6次手术、历经16次鬼门关,94天的生命接力终让战士重新站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杨晨 汪卫东责任编辑:柴潇
2017-12-26 08:49

在普通外科监护室住院的那段日子黎介寿院士每天都会来到病床前看望朱峰了解病情

战友的伤情,牵动着院士的心。手术后,黎介寿院士每天都要到监护室了解朱峰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今天的情况比昨天好多了,不能太着急,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入院后的第七天,看到熟悉的老院士,撤掉呼吸机的朱峰开口说了第一句话:“谢谢!”就像是一场胜利,监护室里掌声一片。

生命体征平稳的朱峰从普通外科监护室转到了骨科监护室。在这里,他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由于弹片的侵入、穿透,朱峰的下肢几乎坏死,严重感染、并发症随时会让朱峰再次命悬一线。截肢、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通常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安全的方法。

“截肢固然简单,却也意味着朱峰这辈子都要与假肢相伴,虽然命保住了,却很可能毁掉这位年轻战友的一生。”赵建宁主任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口,绝不做截肢手术!在反复查阅医学资料和同行不断交换意见之后,赵建宁主任顶着巨大压力,做了一个“并不寻常”的选择—保肢治疗。此时赵建宁和他的团队已经做好随时面临反复感染和突发并发症的准备,大家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每一次的手术要比截肢困难的多。

感染、清创,坏死感染、再清创……每一次手术都必须对爆炸导致的开放伤口及周围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任何操作都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朱峰的主治医生孙国静把每一次手术都当最后一次手术来做。“坏死肌肉必须切除,完好肌肉必须保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帮助朱峰保腿。”清创中最困难的就是要将伤口内已经坏死失活的软组织和肌肉组织全部去掉,同时避免大血管和神经损伤。而朱峰的开放性的伤口从臀部、腹股沟到膝关节,长达40多公分,伤口深、污染严重。肌肉大面积坏死,每一次手术都等于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手术时,医生必须小心翼翼的分辨着哪些肌肉失去了活性,哪些肌肉重新恢复了活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