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拥军架一“桥”

——记武汉市双拥办副主任李超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姚昕责任编辑:张曦晛2015-11-22 04:04

脱下军装,本色不褪,十年用心架一“桥”。从部队转业10年来,他用一腔真情在地方党委政府、群众和官兵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他就是武汉市民政局优抚安置处处长、市双拥办副主任李超。

用心架“桥”

2005年年底,李超从部队转业到武汉市民政局工作。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有着20多年军龄的他没有丝毫懈怠,通过上哨所、进排房、访院校,很快熟悉了双拥工作的特点规律。在他的呼吁下,一项军地联合行动付诸实施:市双拥办协调军地双方10余个部门,深入驻地40多个团以上部队展开专项调研,摸清了200余项部队战斗力建设需求难题。一位多次参加调研的地方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端一端官兵的饭碗,才知道肩上的责任有多重。闻一闻训练场上的硝烟味,才知道国防建设需要啥。”

2008年汶川地震刚刚发生,正为武汉警备区教导队协调自来水入营的李超得知驻军某部准备乘机赶赴灾区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机场,慰问即将出征的官兵。

2009年驻军某导弹部队换装,在李超的协调下,地方有关部门及时拓宽了该部人员车辆的出行道路,使部队应急机动速度成倍提升。

不仅如此,这些年李超还20多次前往南海舰队、东海舰队等单位,协调跨区双拥共建工作,行程近1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半。

用情搭“桥”

“为兵服务这难那难,付出真情就不难。”为了把国家优待、抚恤和安置等政策落到实处,李超不仅严格遵规履职尽责,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一片真情对待每一位军人军属。

一位武汉籍边防战士的弟弟患了白血病,李超得知后不仅帮助他协调市慈善会解决了医疗费用,还探索出依托社会资源帮扶特困伤残军人军属的新路子。当这名战士登门致谢时,李超拉着他的手说:“军属就是咱亲人,一家人可不说两家话!”

一年夏天,武汉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市领导指示民政局连夜调集1000顶帐篷运到受灾地点。情况危急之时,李超拿起电话向驻军求援,150名战士和10辆运输车星夜出动。抢运任务完成后,李超感慨地说:“关键时刻军人就是咱们的亲人!”

光阴荏苒,在优抚安置岗位一干就是10年,李超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联合表彰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个人提名奖。

用智建“桥”

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还有地方企业愿意掏腰包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冶南方公司心甘情愿。在李超的牵线搭桥下,中冶南方公司与武汉舰结成双拥共建单位,企业不仅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捐助了经费和器材,还通过共建活动提高了企业的军事化管理水平,使员工的面貌焕然一新。

武汉舰与中冶南方公司的共建合作,只是武汉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武汉市双拥办深刻意识到: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他们紧紧抓住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驻军院校提出与地方高校资源共享,市双拥办协调双方签署了“7+7”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军地双方在教学建设、师资互聘、人才培养等10多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武汉新建CBD中央商务区,在李超多次协调下,地方开发商完成了地下四层人防设施建设,全面满足了人防工程的需要。

其实,李超的想法也很简单:军队负担小了,军人包袱小了,部队战斗力才更强,国家安全和地方发展才更有保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