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医院的纪念活动,就是沿着白求恩的足迹,走入农舍……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彬楠 刘会宾 王礼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7-11-10 03:08

2017年11月7日,是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建院80周年。在这所白求恩亲手创建并战斗过的医院中,没有办晚会,没有挂标语,唯一的庆典活动,是与来自军地百余家单位一同举办的“传承白求恩精神研讨会”。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这所从老区走来的全军唯一整建制保留的老八路医院,背起药箱,自带行囊,重新回到孕育他们的太行山里,开展“重走白求恩路·老区健康行”活动。一支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医疗队,沿着当年白求恩战斗过的足迹,翻山沟、进乡镇、入农舍,送去身心健康,送去亟需技术,送去党的温暖。记者一路随行,记录下一个个新时代白求恩的感人故事。

11月8日,晨曦微露,白求恩医疗队向太行深处进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医疗队抵达这次活动的第一站——山西五台松岩口。 1938年6月18日,白求恩由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陪同,赶赴30余公里外的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520多名伤病员分住在松岩口村及附近的村庄。白求恩用一周时间对全部伤病员逐一检查,用了四周的时间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此后,白求恩向聂荣臻司令员提出,要建立一个起示范作用的模范医院,培养医务人员。9月中旬,以军区后方医院二所为基础,在松岩口龙王庙创建了“模范医院”,并聘白求恩担任院长。9月15日举行了落成典礼。不久,日寇进攻晋察冀边区,模范医院被付之一炬,仅残存了老松树及门牌楼。

197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依原样重新修复。在这所医院的旧址里,那颗已有800岁高龄的苍松依旧枝繁叶茂,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白求恩的故事。义诊,也是寻根。医疗队的车队停靠在村口,大家走下车,直奔白求恩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追寻白求恩的人生足迹,接受心灵洗礼。参观结束后,大家整齐列队,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义诊地点设在当年的模范医院旧址。日过三竿,村民们听到白求恩医疗队来义诊的消息后,陆陆续续挤满了院落,医疗队员开始了忙碌的工作。骨二科主任步建立的诊台前很热闹,他一会儿蹲下身子为群众检查关节,一会儿抬起患者手臂查看患处,虽是入冬时节,额头却浸出汗水;老年病科主任于宝成的诊台前大多是老年人,问诊时间长,于医生耐心地向老人们讲解病情,还反复叮嘱老人们用药的注意事项。由于饮食习惯不当,当地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心内科医生彭育红的诊台前咨询的群众也不少,她捂热听诊器,仔细为群众听诊,详细了解发病情况,对症开具药品。得知有一位患有重度风湿病的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来到现场,中医科主任李振彬带上药品专门来到10公里外的上门限石村,为她检查身体。各位专家除了为村民们解决病痛,还向村民们宣传卫生知识,并进行流行病调查。

义诊结束后,医院副院长、白求恩医疗队队长张巨波带领大家来到3户特困群众家中,送来米面油和常用药品箱。他动情地说,一路义诊一路受教育,义诊时间不长,但让老区人民感受到了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白求恩精神,就是要切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树立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好样子,续写白求恩传人服务军民的新篇章。

骨二科主任步建立为群众检查身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