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戍区某部——
星夜转移受困群众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朱柏妍 刘 丹
7月30日凌晨,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西台子村最后一名受困群众到达安全区域。至此,经过北京卫戍区某部官兵近12个小时奋战,66名被困群众全部抵达安全区域。登上前往集中安置点的大巴车前,群众与一夜没合眼的官兵挥手告别。
29日16时20分,该部接到上级命令,紧急转移西台子村被困群众。受领任务后,官兵迅速整装出动,火速赶往受灾地区。
“前方没路了!”天色开始变暗,发现前方道路中断,该部何参谋长带领10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前出探路。
“大家注意安全!”突击队刚出发没多远,河水就拦住了去路。突击队队员分组下水,互相搀扶着拉起绳索,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通路。
“解放军来啦!”经过1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官兵抵达受困村庄。夜色中,官兵迅速分组,展开救援行动。
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9个月大的孩子正在犯难。二级上士刘碧波把孩子包裹好背上前行。7公里的山路,要蹚过3条10余米宽、及腰深的河,途经多处断崖。怕吵醒孩子,刘碧波在近4个小时的行进中没有申请换人,孩子在他的背上安然入梦。
“你跟我的孙子差不多大,背我太沉,放下吧。”70多岁的谢大爷行动不便,转移路上,战士们轮流背着他艰难跋涉。谢大爷心疼战士们,背着他的战士说:“大爷您放心吧,我们扛得住!”
夜黑,路险,官兵们小心谨慎,一路向前——
今年9月即将到服役年限的下士陈晨,主动申请加入党员突击队,带头挑重担。他说,这次抗洪抢险也许是他军旅生涯最后一次执行大项任务,一定在位一分钟,干好60秒。
前一天刚刚下连的新兵王碌垚主动请缨随部队前出执行任务。一路上,他和老兵抢着搬物资。他说:“下连第一课,就让我明白了军人的使命。”
这是中士田洪源第二次参加抗洪抢险任务。上次还跟在班长骨干身后的他,如今已成长为班长,带领3名战士组成救援小组,一路上帮助群众。
经过几处急流时,官兵手挽着手站在水中组成人墙,护住通过的群众;抬着担架的官兵即使自己摔倒,也牢牢撑住担架,保护好群众。
到达安全地域后,稍作休息,官兵又投入下一场战斗……
(解放军报北京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