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特刊丨就怕“不认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向贤彪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5-10-27 08:15:31

就怕“不认真”

■向贤彪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世上万事万物,如何对待它,是认真还是马虎,结果大相径庭。干事创业是这样,思想改造也是如此。

思想改造,是对思想进行提纯和净化,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周恩来同志曾形象地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当有人建议他“给我们写一本书吧”,他回答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当年,后勤人员垫支公款为贺龙买了些烟叶,他知道后心情沉重地说:“我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喽!”事后两个月间,他餐餐减盐减油减菜甚至不吃菜,从生活费中省出钱来把一斤半烟叶款如数还清。这种主动检视自我、自觉知错改过的自我革命精神,彰显出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使他们同时拥有了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

思想改造的要害是要勇于正视问题、剖析问题、纠正问题。而有些人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么自我感觉良好,看自己“一枝花”,看别人“豆腐渣”;要么大而化之、概略“瞄准”,不想真查问题、查真问题;当错误被发现后,又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以为“看不见”就不存在。这些人说到底是缺乏自我改造的觉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最终将把自己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是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思想改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当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张闻天同志“不怕自己的‘瘌痢头’给人看”;刘伯承同志勇于揭短亮丑,“责己也重以周”……革命前辈用行动证明,敢于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以“闻过则喜”之胸襟,去“文过饰非”之痼疾,才能及时察觉和校正行为偏差,校正人生坐标。

思想改造往往伴随着痛苦,但痛苦过后,能收获战胜自我的畅快。当年,通过将自己摆进去的学习和改造,刘白羽同志感悟:“我像越过了一道阴阳分界线,懂得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过去自以为是在砸烂一个旧世界,实际上这个旧世界首先得从自己身上开始清除。”换过羽毛的鹰会飞得更高,打掉多余枝杈的树木会长得更挺拔。通过痛苦的思想改造,清除了思想上的杂质,前进的步伐会更加坚定,人生的视野会更加广阔。

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共产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思想改造的鲜明指向,就是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党性基石。邓颖超同志曾告诫说:“每个党员都要问一问自己:你是全心全意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并努力奋斗呢,还是为自己的私利奋斗?党龄增加一岁,你的党性长一寸了没有?”通过叩问自心、反躬自省,提醒我们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将增强党性的要求落到细节、抓在经常。

人生道路上,为什么有的人不改初衷、一路坚定前行直达人生终点,有的人却落伍掉队甚至腐化堕落,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延安整风期间,一位1930年入党的老革命刚开始听到“改造”二字时,觉得刺耳。后来经过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他对“改造”二字不但不反感,反而觉得是个“宝”,进而通过改造不断进步,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也有腐败分子这样痛陈,对于自己小错不断的违纪行为和收受贿赂的违法犯罪行为,自己从未反省过、纠正过,以致滑入深渊。由此可见,重视改造还是忽略改造,抑或说是真改造还是假改造,会造成不一样的人生结局,也给人们留下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有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刻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是将多余的部分去掉。”人都是渴求向上、追求进步的。要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像雕塑家那样,用锋利的雕刀果敢地把那些与高尚相悖的东西、把那些不像共产党员的地方剔除掉。这样,我们也会像鹰那样,从普通的石头中脱颖而出,在辽阔的天空搏击风雨、展翅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