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战略支援部队研发的新装备作战效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邹维荣 宗兆盾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6-01-15 03:01

迈向新质战斗力的战略启程

—— 写在我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之初

■本报记者 邹维荣 特约记者 宗兆盾

2015年12月31日,北京八一大楼。习主席亲自向新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谈起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战略支援部队党委一班人感慨良多:接过这面军旗,就是接过了期待和责任,接过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这些天来,他们把训词字字句句牢记在心,建设过硬部队、培育新质作战力量的思路逐渐明晰。

融合是基础

——“没有高度融合,就没有联合作战”

纵观全球范围近几年的战争行动,不难发现,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

“没有高度融合,就没有联合作战。”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之初,党委一班人就确立了“进入情况从学习开始、研究问题从调研开始”的工作思路,围绕如何理解任务、如何建设发展、如何在更高起点上开好局,充分发扬军事民主,组织不同类别部队、军地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广泛开展座谈交流。近日,战略支援部队主要领导还分赴军地相关单位,围绕新质战斗力生成开展专题调研。

军民融合是信息化战争的“天性”。围绕实现军民融合,战略支援部队领导提出,要从规划、机制、资源、项目、运用和人才等方面持续推动深度融合。新年一开局,部队谋划建设的多项战略工程中,已出现不少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专家的身影。在战略支援部队领导的构想中,机关“主智库”、部队“群智库”和军地各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云智库”,都要为我所用、聚力强军。

培育是方向

——“加速培育新质作战能力、打造新型作战力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创新。短短数十年,平台、传输、感知、控制等一系列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

进入21世纪,新军事革命的冲击波汹涌而来。特别是随着信息、智能、隐形、纳米等战略新兴技术的持续突破,新型作战力量成为军事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军事强国竞争的新“宠儿”。

面对这场新军事革命的汹涌浪潮,谁洞察先机、顺势而为,谁就能抢占潮头,赢得未来;谁思想保守、故步自封,谁就必然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当此之际,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果断决策,组建战略支援部队,打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并将其作为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千钧重担,历史地落在了这支部队全体将士的身上。

围绕加速培育新质作战能力,他们确立了技术武器化、力量体系化、能力实战化的发展方向,以进入战备为指标,分阶段推进实战化能力建设。

记者在战略支援部队采访时看到,各级都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改革、促转型,许多摸惯了键盘鼠标的科技专家穿上了作训服、走上了练兵场。曾经束之高阁、停在纸上的科研成果,被带到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现场和部队演习训练场,成为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的“倍增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