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科研团队:成立时平均29岁 16年后仍是29岁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于洪涛责任编辑:康哲
2015-01-29 08:33

(原标题: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研发中心科研团队)

登录互联网,检索关键词“北斗”,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串标志性新闻事件——

1999年,我国攻克“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瓶颈问题,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03年,“北斗一号”手持式用户机系统研制成功,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小型化、实用化序幕就此拉开;

2011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

这是“北斗梦想”走进现实的金色年轮。这个耀眼年轮里浸透着一个团队的青春、汗水与智慧。

让我们走近这个团队——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研发中心科研团队。

特别能挑战——

“你们是李云龙式的科研团队,敢于亮剑,亮剑必胜!”

这是一个重要时刻。

1995年6月,一套解决我国“北斗一号”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设备的技术方案,摆在了中国科学院空间系统工程专家陈芳允院士的面前。

这位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之一的科学家被这份技术方案深深地吸引了,方案出奇大胆——即使是已经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达国家,这种技术也还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

更让陈院士惊奇的是,这份方案竟然出自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几名年轻的博士生之手!

接下来,陈院士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方案汇报。最终,方案获得了众多专家的支持,陈院士在方案审核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此后的时间里,该科研团队从一笔旨在鼓励尝试的经费起步,在一张白纸上开始探索。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用实力说话!

这一天注定让人难忘。1998年5月,研制设备在北京进行星地对接的那天,参试系统以接近理论极限的数据运行。令在场所有专家吃惊的是,从理论、关键技术攻关到样机研制、工程实现再到定型、外场试验、正样生产只用了3年时间,而且表现得如此完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这样评价:“你们是李云龙式的科研团队,敢于亮剑,亮剑必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