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军372潜艇官兵的真实讲述,震撼,只有震撼!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于贤顺 张惊天等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08-10 02:19

情景故事《铁运神兵》 (火箭军)

青春砺剑写忠诚

■李世林

这是浩荡的东风,这是万钧的雷霆。在隆重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砺剑风采”火箭军野战文艺会演在京举行。年轻的士兵裹着深山哨所的泥土芬芳、大漠演兵的浓浓硝烟、导弹军营的多彩旋律,用战士的语言、基层的故事、官兵的心声,用一行行流淌诗意的唱词,一章章别出心裁的构思,唱出一曲曲忠诚之歌、奉献之歌、奋斗之歌,把一幅幅火箭军官兵强军兴军的壮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演出以气势磅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开场,铿锵号角渐次吹响,嘹亮战鼓振聋发聩,很快把观众带入我军从组建到发展壮大的峥嵘岁月。在《人民军队忠于党》的熟悉旋律中,官兵随着背景画面深情回忆人民军队从南昌城头一路走来、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铁血征程,真切感受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整场演出紧紧围绕“忠诚使命”这个核心主题,真实抒写了战略导弹部队军营的火热生活。从反映演习随机抽点发射的评书小段《沙场点兵》,到展现火箭军“王牌”“底牌”地位的舞蹈《竖》;从反映导弹押运兵千里机动、寂寞为伴的情景故事《铁运神兵》,到展现导弹工程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舞蹈《掘进》,这些节目都是基层业余文艺骨干深入演兵场、走进中军帐、汇入军营中,从火箭军部队强军兴军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后迸出的思想火花。它们犹如钢铁碰撞的誓言、战车轰鸣的鼓乐、导弹奏响的音符,抒发着火箭军部队广大官兵的忠诚誓言。

这台节目让人们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有生活、接地气。对于基层业余文艺骨干来说,他们进行的创作演出,没有“无土栽培”,也没有“闭门造车”,更不是局外人浮光掠影的想象剪裁,而是他们经年累月投身军营火热生活的馈赠,是火箭兵风火雷电锻造的崇高情感的流淌。《铁运神兵》为什么那么动人,因为这个节目源自某部铁运连的真实事迹。迄今为止,他们押运导弹累计行程已达1.2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0圈,几乎每一段路途都有一段故事,每一节车厢都流传一段佳话,这些素材催生了这个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作品。《我们连的微教育》为什么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以一个连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反映了当下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尝试,问题不出班、人人都参与、兵说兵语很生动,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会演中,黄脸盆、白毛巾等都成为道具,让人倍感亲切,特别是“兵写兵、兵演兵”的创演特色和“眼下事、身边人、易共鸣”的创演路径,不以技术遮蔽艺术,不以热闹冲淡门道,已然使得部分节目具有了“叫得响、立得住、留得下”的品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拉场戏《搬家》,以一个普通军人家庭面对改革的态度设置情节,以“生活太安逸了,还能上战场吗?总想着置房置地,战争来了还能拔得动腿吗”的警醒拷问,展现了广大官兵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尚品格,引起现场热烈掌声。

值得称道的是,整场节目的创作都出自基层官兵之手,演员阵容清一色来自基层部队,他们既有基层的队长、助理工程师,还有话务员、警卫战士、电工等。很多同志看完演出后,都深有感触地说:“节目兵味战味泥土味很浓,有看点有泪点有亮点,很受教育激励。”

强军兴军实践是火箭军业余文艺创作的源泉沃土。近年来,火箭军坚持开展“强军风采”系列文化活动,组织“砺剑风采”野战文艺创演活动,指导部队开展强军故事会比赛,丰富基层文化、活跃官兵生活。基层广大业余文艺工作者结合跨区演习、高原驻训、阵地施工等工作实践,创作推出了《备份单元》《洞库月色》《一线将军》等深受官兵喜爱的节目。其中不少作品参加“战士文艺奖”等全国全军重要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