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红六军团西征——从横石村出发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宋海峰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12-08 16:13:03

秋风拂过,遂川县新江镇横石村的枫叶红了,它们像是被夕阳染红了的云朵,轻轻降落在枝头,又似画家精心点缀的笔触,将井冈山下的这个小山村染上了鲜红的色调。90年前,红六军团就是从横石村和新江口地域出发,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长征先遣出发广场红六军团西征主体雕塑基座正面,镌刻着“红六军团西征出发地 遂川新江·横石(1934·8·7)”的字样,雕塑主体艺术展现了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人以决胜千里的气势,指挥红军战士突围西征的英雄气概。

1934年7月初,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被国民党军占领后,红六军团被分割、压缩在遂川、万安、泰和三县交界的牛田和碧江洲方圆数十里的狭小地区,处境十分危险。也就在这时,进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已开始向苏区中心区域推进。中央红军在苏区内战胜国民党军已不可能,只有一条出路——实行战略转移,而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探路的重任落到了红六军团身上。

在红六军团长征先遣出发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给湘赣省委的训令,“六军团继续留在现地区,将有被敌人层层封锁和紧缩包围之危险”……决定“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地区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训令指定任弼时为中共中央代表,“并与萧克、王震三人组成六军团的军政委员会,弼时为主席”;王震为政委,并规定了西征的路线和行动计划。

为执行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关于红六军团向西转移的战略任务,中共湘赣省委和红六军团立即停止了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着手开展突围西征前的准备工作。接着,任弼时先后主持召开了红六军团政治工作会议、中共湘赣省委扩大会议进行动员,会后全军进入行动准备阶段。

在完成了转移准备后,任弼时、萧克、王震即率领红六军团从永新东南的牛田、津洞一带进入遂川北的五斗江、衙前山区,分散驻扎在横石、新江口等地整训。横石村顿时遍地一片红,家家户户住满了红军。

横石村田溪杨梅下的钟家祠,是当年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古老的钟氏大宗祠,见证了当年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军政委员会领导人在这里谋划西征突围、指挥红军整训、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筹粮筹款的厚重历史。

在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我的目光移到墙壁上一幅图片,图片上是一把形如斧头切烟刀(原品陈列在遂川县博物馆)。当年,借宿在村民张后升家的萧克看到张后升兄弟主动为红军查探敌人设置的封锁线,为伤病员送饭,张后升还把自家的猪杀了慰问战士和伤病员,十分感动。西征出发前,萧克把平时自己用的切烟刀送给张后升作为纪念,鼓励他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

走进村中,穿街走巷,当年军爱民、民拥军的场景仿佛在我眼前闪现。红六军团入驻横石村后,打土豪、分田地,为当地群众修桥修路……这些行动让群众认清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这样的军队,群众怎能不视为亲人;这样的队伍,群众怎能不铁心跟随。

在那段红旗漫卷的岁月,前来送粮、送鞋的百姓络绎不绝,妻送郎、母送子参军的故事不断涌现……红六军团在横石一带驻扎的20余天时间里,筹集了数万双草鞋、数万斤粮食,2000余名青壮年先后参加红军。一段段红色故事,都在讲述着一个朴素的哲理: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8月7日,晨曦初露。红六军团最高指挥机关——军政委员会,在如今的长征先遣出发广场召开西征誓师大会。秋阳下,我耳畔仿佛听见了在誓师大会上,红六军团将士争取新的决战胜利,消灭敌人,创造新的根据地,当好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向西突围先遣队的壮烈声威。

望着长征先遣出发广场男女老少来相送红军的群雕,热泪沾衣叙情长的场面,我看见了,看见了送别的父老乡亲,凝望着远去的队伍,盼望亲人一路平安。歌声在横石村上空阵阵回荡;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革命胜利呦你回头……这歌声激励着指战员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完成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探路”任务。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红枫之上。红六军团指战员们告别熟悉的土地,高举红旗,背着枪支,踏着泥泞,踏上西征的路途……

西征,就是一条生死线。敌军追堵,飞机轰炸,加上疾病、伤残,红军长征先遣队每前进一步,就要与敌人殊死格杀,就要付出血的代价。然而,红六军团指战员们以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一路血战,以自己青春生命的牺牲,换来西征胜利的果实。

强敌压来,时间就是胜利。在新厂战斗中,红六军团红十八师主力和红十七师踏着泥泞,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岩崖山,居高临下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红军毙敌200余名,俘敌官兵30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300多支,敌军两个团被全部击溃,狼狈窜回靖县。自此,尾追之敌不敢轻易近前了。

黔东的深秋,寒气逼人。红六军团官兵在崇山峻岭中攀援,红色的暖意驱散了寒冷。在渡过沅水后,发现湘敌、桂敌已经进抵沅水以北,企图阻止红军北上。于是,红六军团果断撤回沅水以南地区,然后向西迂回,在剑河县大广附近击退了桂军第二十四师的追击,进占黄平县的翁谷垅地区。

在西征过程中,英勇的红六军团官兵与天斗、与地斗、与敌斗,历经艰难险阻,冲破敌军的层层堵截,在黔东印江的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3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六军团胜利完成西征任务。正如萧克所言,“为中央红军长征,起了侦察、探路的作用”。

两军会师后,红三军奉命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并与红六军团共同创造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随即,两军团共同踏上了长征之路。

站在红枫树下,闭上眼,深呼吸,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叶香,“……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十送红军》的红歌,始终回响在我的耳边。

(图片由作者提供。宋海峰,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