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空军>>正文

揭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全过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中国空军网、新华网、央广网等)责任编辑:刘航2014-11-15 09:54

五 “东总”首长一声令下日军战俘成了航校教官

1945年11月,东北。黑土地早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严严实实。

“东总”司令员林彪、参谋长伍修权、东北局书记彭真等围坐在火炉旁,讨论着中央电报提出创建航校的事宜。

办航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飞机可以找些破烂,拼凑拼凑,学员可以从部队中选调,可是教官从何处来?从新疆和苏联回来的一些航空人才,可他们中都没有专门的教官。

林彪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他知道没有教官办航校就只是一句空话。

林彪说:“没有教官,办航校那只是瞎胡闹,飞不上去的。”

林彪的话使伍修权一下子想起了一件事。

伍修权告诉林彪,日前据情报部门报告,在沈阳以东发现一支日军,他们有300多人,组织得很好,全部都有武器,可又不像作战部队,正向朝鲜方向撤退,目前正在我军的严密监视之下。

林彪思考片刻,说:“马上派人侦察一下,如果是技术人员,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对我们都是有用的。”

傍晚,伍修权报告:“林总,据侦察的消息,这是日军第二航空军团下属的第四练成大队。10多年前日军入侵东北时,日军第二航空军团已是一支王牌飞行部队,其中有许多资深飞行员和教官。眼下,由队长林弥一郎带领,打算以日本难民的身份回国。”

林彪眼前一亮,说:“真是天随人意,我们福份不浅啊!”

当夜,东北联军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闪电般地向这支日军部队包抄过去。

在东北联军的强大压力下,林弥一郎率部全部交出了武器,让他们感到吃惊的是,缴械是在平等、宽松、友好的气氛中完成的。

接下来,更令日军战俘吃惊的事情接踵而来。

知道日本人喜欢吃大米,东北联军给他们配给是大米,还有蔬菜和小鸡,林弥一郎和他的部属一时不知所措。

林弥一郎知道,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刻的中国东北,老百姓吃大米就是“经济犯”,轻则挨打,重则蹲监丧命。现在给他们配发大米,无疑吃惊不小。

两天后,林弥一郎等10名战俘代表被召到沈阳。林弥一郎一个人被请进了一间办公室,里面坐着3位衣着简朴的东北联军将领。

“林弥一郎队长,我们想请你们协助我们建立一支空军!”东北局书记彭真直截了当地说道。

作为战俘,这是林弥一郎绝没想到的,吃了一惊的他,沉吟良久,说:“可是,我们都是战俘!”他话语审慎,面带难色。

彭真看出了他的心事,十分恳切地说:“你如果感到一时难以应诺,可以回去和部下商量后再决定。”

林弥一郎略顿后问:“怎样才能肯定你们会信任我们?”

“这一点,请不要顾虑!”坐在一旁的伍修权说道。

彭真爽朗地说:“我们完全相信你!”话语里充满着共产党人式的豪爽,落地有声。

伍修权发觉林弥一郎几次注意到他腰间的“柯尔特式”自动手枪,便从腰间取出,放在林弥一郎手中,说:“这支手枪伴随我参加了万里长征,它保护过我,是一支珍贵的有纪念意义的手枪,如果喜欢,我就把它送给先生。”

望着伍修权诚挚的目光,林弥一郎深受感动,“唰”地一下站了起来,说道:“既然贵军如此信任我,我将竭尽全力,只是……”

彭真知道他的难言之隐,真诚地说:“有何难处,请大胆讲。”

“作为飞行教官要有下达命令的权力,这一点在俘虏和胜利者之间很难做到。”

“给你这个权力,我们能够做到。”

“还有,教官和学员之间,学员必须绝对服从,没有这一点就无法教学。”

“这也没有问题。”

“那好吧,我同意来当,我也可以说服我的部下帮助你们。”

彭真一听十分高兴,说:“我们共产党人和你们很好地合作,我们会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

返回时,林弥一郎几乎忘了自己的战俘身份,他登上一辆军用卡车,发现副驾驶的座位上坐着一个人,一挥手,说了声:“让开!”把那个人赶了出来,自己坐了上去。那人显出莫名其妙的表情,默不作声地上了后车厢。后来负责护卫的战士说出那人的姓名,林弥一郎又大吃一惊,那人正是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共产党人的以礼相待和博大胸怀,信服了林弥一郎,使他这位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帝国军人”,对共产党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林弥一郎很快说服了他的部下,并答复了东北局。就这样,日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所属的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72名机械员以及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300人,成为了创建东北航校的重要力量。

他们很快就被送到了通化,参加了航校的筹建工作,和搜寻小组一起收集飞机,和后勤人员一起修复机场,还主动带领航校的人员找到几处秘密埋藏飞机的隐蔽所。

林弥一郎拍着修补的飞机,感慨地说:“补丁飞机,补丁跑道,中国共产党创建空军的决心了不得!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