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留丹心在人间
——记“灭火勇士”陈景芳
■泉洁
山东郓城,是一个充满粗犷、豪放和神奇的去处:八百里蓼儿洼,烟波浩渺、芦荡无涯、扁舟渔歌、鹊弓响箭,使得郓城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独具风姿,令人神往。
“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以一部《水浒》而饮誉世界、名扬四海的郓城,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层出不穷,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奇异的光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里的男儿勇敢地冲上去与人生搏击,他们血液里流淌的黄河水在奔腾咆哮,他们的骨髓里灌注的“冲天将军、水泊英雄”的鲜血在回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谱写着自己的历史。
陈景芳烈士就是众多优秀郓城儿女中的一位代表。
1989年8月12日,在扑救黄岛油库一期工程油区特大火灾中,他献出自己光荣而年轻的生命,以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谱写了一曲伟大而壮丽的爱国主义凯歌。他的英雄事迹,他的光辉形象,他的不朽功绩,永远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1989年8月21日,中共山东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8月22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8月31日,共青团青岛市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9月2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局为他追记一等功;9月4日,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他“灭火勇士”的荣誉称号。郓城县委、县政府也作出了向烈士学习的决定。
少年壮志 品学兼优
1968年8月,陈景芳出生于郓城县郭庄乡梁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他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陈景芳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为人正直而又豪爽。从他记事起,就生活在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环境中,他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叔叔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在小景芳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打上小学起,陈景芳就迷上了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画册。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和同学们一道去县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听讲解员解说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在学校里,陈景芳是“孩子王”,但他从来不和小伙伴们打架,而是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共同为村上的孤寡老人、军烈属抬水、扫院子,为体弱的女教师拉煤、浇菜。小小年纪的他们抬了一趟又一趟,红扑扑的小脸上流淌着一道又一道的汗水,老人们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翻来覆去说着一句话:这些孩子,这些孩子……
陈景芳每天早早就来到学校,扫教室、擦玻璃、扫院子、修理桌凳,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班里的好人好事簿上,他做的好事足有50多件。
在小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老师和家长并没有简单地责怪他贪玩,而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他很快认识到,要当好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材,不但要思想好、爱劳动,更要好好学习,掌握很多很多的知识。语文老师还耐心地给他讲了许多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从那,每天天刚蒙蒙亮,小景芳就第一个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傍晚放学,他又是最后一个披星戴月回到家里;晚上,他独自一人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做作业,村上有了电影,父母劝着他才肯去看。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末考试,陈景芳数学考了98分,语文考了96分,成为全班第一名,并被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
上初中后,他总喜欢看青年英雄和战斗英雄的故事书,看电影也最喜欢看《英雄儿女》、《新儿女英雄传》、《高山下的花环》等影片,他对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充满了羡慕之情,诀心长大后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1986年,学校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的作文竞赛,陈景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报纸上、电台上、电视里,他知道了地区小霸忘恩负义、侵略我南疆的消息,愤怒的烈火在他稚嫩的胸中熊熊燃烧着。他想,作为一个有志青年,要心系祖国安危、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在最需要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987年12月,陈景芳瞒着父母,走进了乡征兵办公室,目测、体检、政审,各方面都顺利地通过。慈祥的母亲坚决不同意儿子参军,沉默了好久的父亲最后开了口:“走就走吧,有了大家才有小家。景芳,你到部队要干出个样子来,别给咱父老爷们丢脸。”
陈景芳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欣喜地点点头,然后转过身,满载着家乡人民的重托,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来到了经济繁荣、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青岛,成为一名威武的武警战士。
在欢送新兵的大会上,陈景芳满怀激情地代表新兵发言。他说:“郓城的兄弟们,到了部队后一定好好干,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决不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丢脸。”
郓城人民用热烈的掌声,动人的笑容,回报、激励这个郓城子弟的神圣决心。
展志军营 拼搏奋斗
部队的军事训练强度大、要求严,十分艰苦,不少战士思想波动大,爱发牢骚,说当这熊兵要后悔一辈子。陈景芳对于大运动量的军事训练开始也吃不消,但为了练就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他抱着“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坚强决心,从难从严要求,磨练自己。对于自己没把握的动作,待别人都休息了他一个人再反复演练,脚上手上磨起了血泡,也从不叫苦喊累。为了练倒立,每天晚上,他不顾白天的劳累,咬着牙在路灯下一直练到深夜,直练得两眼冒金星。他当兵半年,就受到嘉奖。
“郓城自古出英雄,小陈,好样的!不愧是郓城汉子。”战友们每每夸奖他时,他心里总是升起一般自豪感:我没有给家乡人民丢脸,父老乡亲们,你们放心吧!
在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熏陶下,在部队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陈景芳进步很快。尽管每天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一到晚上腰酸腿疼,疲乏得话都不想说一句,但他还是每天晚上坚持阅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重要的地方他就用钢笔圈起来,并且经常写心得体会。
每天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他都坚持看。他还积极参加部队的政治教育学习,并经常对战友们讲:大海里航船,如果没有正确的罗盘导航,就无法抵达彼岸;同样,一个人如果政治信念不坚定,事业上就不会成功。
有一天,他向中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学习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主义,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我今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党需要的时刻,贡献自己的一切。”1988年2月的一天,当时还在新兵连的陈景芳,听说周村路居民楼发生火灾,那天,他已4出火场,淋湿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又爬上了红色的战车,奔赴火场。
那是一座古式居民楼,起脊的房顶一片火海。担任2号员的陈景芳和1号员跳下战车,立即冲进楼内侦察火情。楼内浓烟滚滚,热气逼人,他一步步向前侦察。当他发现3个液化气瓶,其中一个滚烫得无法用手抱,而且这个液化气瓶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时,就毅然脱下自己的战斗服,裹着液化气瓶,冒着生命危险冲下楼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无畏的消防战士扑灭。陈景芳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卷水带、收梯子等扫尾工作。在多少次的灭火战斗中,陈景芳有多少次的第一个冲上去,难以统计,但每次评奖记功时,陈景芳却总是推让再三。
住在消防二中队附近的陈大爷,已经87岁。陈大爷早年丧妻,儿子在云南工作,平时无人照顾,生活极不方便。陈景芳知道后,主动来到老人的身旁说:“陈大爷,如果您不嫌弃,就把我当作您的儿子吧!”从此以后,小陈为他夏买蚊帐、冬买煤,想得十分细致。他的被褥脏了,小陈买来洗衣粉拆洗得干干净净;他的头发长了,小陈拿来推子,给他理发、刮胡子、剪指甲;下雨天,雨点一停,陈景芳就跑到他家,看房子漏了没有;夏日,陈景芳买了6丈布请人给他做了顶蚊帐;黑夜,他活动不便,陈景芳给他买来了手电筒照明;天气热了,陈景芳烧上一锅热水,借来了大盆,让老人坐在盆里,给他搓背、洗澡。几年没洗过热水澡的他再也忍不住了,泪水顺着鼻梁直往下流,泣不成声地说:“小陈呀,咱非亲非故,你待我这样好,我心里怎能过得去哟。”每年的中秋佳节,陈景芳都给老人买来苹果、月饼。1989年的春节,陈景芳给老人买了11斤馒头、3斤猪肉、半斤茶叶和十几斤蔬菜。除夕之夜,陈景芳包了水饺陪伴他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从陈景芳入伍到他在扑救黄岛油库大火中壮烈牺牲,用自己的津贴先后3次为陈大爷买煤750多公斤,并给他送来了棉衣、罩衣,使他幸福地过着晚年。
他在中队也时刻想别人,为别人。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好院子,然后给战友们打好洗脸水,并把战友们换下的脏衣服拿出去洗干净;他拿出自己的津贴,买来健康向上的书刊杂志供战友们阅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把从报纸电视上知道的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讲给战友们听。
班里有个战士退伍,他把仅有的30元钱和一套新军装送给了战友;战友小王的父亲生病住院,他知道后悄悄寄去50元钱……
陈景芳虽然没做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辉煌业绩,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平凡,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就在这平凡的业绩、微不足道的事情中,展示了他高贵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共产主义品格。
1988年,陈景芳又受到中队的嘉奖。
碧血忠魂 浩气长存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黄岛油库一期工程油区5号罐受雷击发生爆炸,引起了特大火灾。
10时35分,陈景芳所在的武警青岛消防支队二中队接到支队灭火抢险的命令后,全体指战员迅速着装,乘轮渡赶往火场。中队领导紧张分工,让他担任第四战斗班第一值勤车6号员,主要负责火场的供水工作。他庄严地向领导保证,一定圆满完成战斗任务。
他所在的四班,主要担负与正在燃烧的5号罐相邻的3号罐的喷水降温任务。为了保证供水任务的完成,他冒着被烧伤的危险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水源,迅速为前边的战斗员接好水带。
做好这一切后,他心里着急,嫌干后卫不过瘾,素性主动跑到前面,接过三班长麻立军的水枪,对准3号罐喷水降温。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火借风势,越烧越旺。面对熊熊烈火,陈景芳毫不畏惧,一面呼喊着,一面镇定地喷水。滚滚浓烟呛得他睁不开眼睛、炽热的大火烤得他透不过气来,此时,他鼻子呛出了血,手上、脸上燎起了泡,但为了让国家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他一动不动,继续向3号罐进行猛烈的喷洒。
下午2时35分,由于风向逆转,烈焰向4号罐扑天盖地地猛扑过来,4号罐就在一刹那间爆炸起火,火势迅速蔓延。陈景芳在撤离过程中,被大火吞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陈景芳,这位宋江河的儿子,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把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献给了保护国家财产的战斗,充分表现了一个武警消防战士崇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迷人的橄榄绿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陈景芳英勇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震颤了千万人的心灵。
各级领导纷纷打电话给中队领导和他的父母,对陈景芳同志的光荣献身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其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消息传到郓城县郭庄乡梁庄村,许多村民泪如雨下,人们悲痛地呼唤着烈士的名字,他们愿陈景芳还活着,愿陈景芳笑着走进家家户户。
1989年11月7日,郓城县委发出了向赵性亮、陈景芳二位烈士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向英雄学习,学习他们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严于律己、施爱于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