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俊,又名唯俊,化名废若,字蔚青,1908年10月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市耒阳肥田乡茅冲庙),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革命根据地、闽西革命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创建者。先后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进剿”、反“会剿”战斗和开创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及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
1921年秋,谢维俊随蒋啸青来到衡阳读书,先就读于湖南三师附小,后进入蒋啸青创办的蒸湘中学。在“湘南学联”的影响下,谢维俊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谢维俊在衡阳蒸湘中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谢维俊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反帝斗争。中学毕业后,他报考国民革命军在湖南举办的衡阳政治讲习所,被录取在四队十二班学习。在讲习所,结识了更多的共产党人,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
1926年夏,谢维俊经蒋啸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以省工农运动特派员身份在耒阳开展工农运动,并成功组织了肥田暴动。1928年,谢维俊参加湘南起义,任耒阳县工会副委员长及十六区区委书记,后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参加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被派到红二十八团一营任党代表。后成为毛泽东的早期秘书。在井冈山及中央革命根据地,谢维俊历任红四军一纵政治部主任、中共赣东特委书记、红军独立四师政委、红军新编独立第五师师长、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及江西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等职。
1933年,“左”倾路线席卷中央革命根据地,谢维俊与邓小平、毛泽覃、古柏被扣上“江西罗明路线”的帽子,受到迫害。1934年,谢维俊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达陕西后,首任三边(安边、定边、靖边)特委书记。
主力红军南下后,谢维俊在吴起镇一带领导剿匪。1936年底,他在保安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后,即率300余人向定边进军,准备开辟新区。途中,突遭马鸿逵土匪部队的包围。战斗中,谢维俊一马当先,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