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以来,到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明显增多起来。患者们的症状多为鼻子痒、流清水涕、连续打喷嚏,而且这种现象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接触到冷空气时更为明显。过敏性鼻炎,听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鼻腔疾病,但是对于患者来讲却是十分麻烦的一件事情。在春节飞花时节,春夏之交南京特有“梧桐雨”的时候,夏季使用空调的时候,秋季冷空气降临的时分,过敏性鼻炎都会不期而至。不仅是成人,儿童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受害者。过敏性鼻炎是慢性咳嗽的主要诱因之一。
目前该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等,可能均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一疾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根据其症状及体征,辅以诊断性试验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但是其治疗却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意见,就这一问题,第八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主任医师罗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传统上将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前者与花粉有关,包括风媒授粉的牧草、树、杂草及真菌芽孢,后者则常由尘螨、动物皮屑等引起。过敏性鼻炎是由鼻道粘膜炎症反应,引起肥大细胞、吞噬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导致粘膜苍白、水肿和鼻分泌物增多,从而出现一系列过敏性症状和体征,常表现家族易感性。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般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疗法及手术疗法等。过敏性鼻炎伴发慢性鼻塞、下鼻甲肥大时可考虑手术。第一代抗组胺药有中枢抑制作用,临床已不推荐使用。新一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啶、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作用更持久,不良反应少。而抗单克隆抗体、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改良的免疫疗法、脂质体胶囊、疫苗、抗体是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较多的治疗方法。鼻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治疗都是现在主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免疫治疗存在潜在风险,可能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故而限制了它的适应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2岁及2岁以上儿童可以用鼻内糖皮质激素,仍有很多父母担心它的副作用。许多随机、双盲的长期研究都证实,几乎所有使用该药的儿童,都不会影响到患者自身内源性皮质醇的产生,也不会影响到生长发育。故而应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对儿童而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