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之势,莫重于将。”选官任将自古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道难题。对我军来说,怎样选好用好干部关系军队建设大局。习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即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这为我们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
选人用人首先要明确标准。我党我军历来重视干部选用标准问题,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为选贤任能、确保干部队伍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深刻把握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着眼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鲜明提出军队好干部标准,抓住了把建军治军骨干搞过硬、搞坚强的首要问题,提供了选贤任能的铁尺子,立起了干事创业的风向标。
准确把握军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内涵。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着眼军队建设发展实践,从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构建,体现了党的好干部共性标准与军队特殊要求的高度统一,明确了担当强军重任高素质干部的原则性要求,赋予了军队好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对党忠诚是首要标准。革命军人讲政治、讲对党忠诚,最紧要的是自觉向党看齐。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善谋打仗是核心能力。军队是要打仗的,而且是要能打赢的,军队干部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把打仗本领搞过硬。就是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具有较强的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做到懂打仗、善谋略、会指挥。敢于担当是政治品格。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就是要敢作敢为、敢作敢当,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失误面前敢于担责,在是非面前勇于斗争,兢兢业业把担负的职责履行好。实绩突出是客观检验。干部真实的德才情况日常表现得最充分,评价和使用干部必须看实绩。就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清正廉洁是立身之本。为人是否正派、做事是否干净,这是事关党和军队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官。军队好干部标准是选拔干部的原则性要求,在实践运用中,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干部的情况把标准具体化。
按照军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好干部标准明确了,关键是要落到选人用人中去,把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立起来。知人才能善任,考准才能用好。战争年代,看一个干部能力怎么样,主要看在战场上的表现,考验很直接、很直白。和平时期,考验干部就不那么容易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突出政治标准和打仗能力,重视德的考核特别是干部忠诚度的考核,加强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的原则,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我军正值用人之际,对优秀干部的需求很迫切。要把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对看得准的要重点培养,放在备战打仗一线、吃劲要紧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练。同时,注意用好不同年龄段干部,让整个队伍都有活力、有干劲、有奔头。
知识链接
古代兵书中的选将标准
古代兵书对选官任将提出一定的标准。《孙子兵法》提出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吴子兵法》提出将帅“四德”:威、德、仁、勇;《六韬》提出为将“五材”:勇、智、仁、信、忠;《三略》提出为将“十二能”:清、静、平、整、受谏、听讼、纳人、采言、知国俗、图山川、表险难、制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