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带出上千名骨干,工程师刘孟良——
部队能打胜仗就是对我的褒奖
28年前,还是战士的刘孟良经过反复运算,修正了某弹药仓库气压对照表上3000多组数据。如今,这份气压对照表仍在使用,而刘孟良早已当上了工程师,成为军区部队搬运机械方面的专家,还被聘为全军第四届自动化、机械化协会理事,经过他培训出来的机械操作和修理骨干已多达千人。
听音辨识机械故障,是刘孟良的看家本领。在筹备全军搬运机械现场会期间,仓库7台长期“趴窝”的叉车、牵引车、码垛机,经他维修后“归队服役”,所有搬运机械保持到最佳技术状态,受到总部首长称赞。
“部队能打胜仗就是对我的褒奖。”一次,官兵进行某型火箭弹收发作业,由于弹体超长,铁路运输时,现有的机械操作不方便,只能依靠8名战士手抬进行装载,人员和装备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刘孟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到检修所,他和战友们反复研究测试,仅用一周时间就研制出两台小巧灵活的转轮搬运车,使该型火箭弹收发作业安全性和操作效率大大提高。
一年夏天,某洞库5台降湿机同时出现故障,武器装备面临加速锈蚀的风险。当时,正逢某新型弹药入库,刘孟良和战友们正忙着检查洞库内的防爆设施。这时,有人建议请外援维修降湿机,刘孟良得知后,硬是把这个活揽了下来:“要是打仗时遇到类似情况,还有时间请外援吗?”随后,他带领官兵连续奋战两个通宵终于排除故障。
2008年除夕,刘孟良的母亲和儿子因煤气中毒去世。此时正值仓库接收新型远程火箭弹入库的关键时期,刘孟良强忍悲痛回到工作岗位,那段时间,他独自一人守在修理间,维修装备、整理资料。一些地方老板看重他一身好手艺,三番五次想高薪挖他过去,可他扎根山沟的心却丝毫也没有动摇。
仓库官兵说,刘孟良身上有一股泥土般的气质。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大家给刘孟良“画像”:一位上校军官,整天跟战士一起拉杆架线,根本不像个官儿,更像一名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