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那光荣而神圣的时刻

——受阅部队士兵速写之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开强 刘川 张晓祺 尹威华 史明艳 陈仲篪 陈国全 高远等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15 03:01

奏响豪迈乐章

■本报记者 张 旗 高 远

蒙明慧:国防大学女子军乐队小号演奏员,上等兵。罗甲振 摄

立正、昂首、举号……

仿佛梦幻般,上等兵蒙明慧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圣。她想起曾经的自己——那个几年前出门就要打车、夏天就宅在家里的懵懂少女。

激昂的音乐骤然响起,震耳欲聋的鼓点如排山倒海般,刹那间将她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我是一名解放军联合军乐团的礼号手。”蒙明慧将举起的礼号轻触嘴唇,旋律顿时像子弹一样迸发出勇往直前的力量。此时,数十位举着挂有红色号旗的礼号兵犹如列队冲锋的战士,在他们的身后,则是千人军乐队和千人合唱团。

她有些紧张,汗水密布在脑门上,分不清楚是晒出来还是紧张流出的。她觉得耳边有一个声音在不停提醒自己:你是一名军人,那股子英气虎气到哪里去了?是啊,刚选入国防大学军乐队不久,她就多次参加外事活动和重大庆典演奏。已经是个老队员了,这个时候决不能“掉链子”!

胳膊有些酸软,手有些下沉。1米长的礼号与身体呈45度角,这个简单动作千万次重复,蒙明慧几乎练成了“肌肉记忆”。两年前,还在上大一时,她就自作主张地报名参军。原本,她向往着成为持枪巡逻的卫士,抑或是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战士,不料拿起的却是与梦想无关的小号。军乐队长对她说,我们手里的号就是枪,它是大国威仪、军容严整的象征,我们用它能奏响催人奋进、强军兴军的集结号。

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一个个音符,雄浑的号声将人们带回到70年前那波澜壮阔、浴火奋战的年代。蒙明慧第一次那么近地触摸这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她和战友们要演奏30多首歌曲,而这其中的一些抗战歌曲,她以前闻所未闻。

太阳如火炉般地悬挂在头顶,阳光持续地刺透她的礼服,汗水泉涌般从脸颊流到嘴角,又滑入号嘴。谁说不拿枪的战士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呢。来到阅兵训练基地后,为了强化体能,她穿着礼服午后练站功;为了让旋律充满灵魂,她认真地啃起了大部头的抗战史。如今,那些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她如数家珍……

“稳住、稳住。”她在心里暗暗地告诫自己,眼前却闪现出那奔涌的黄河、巍峨的太行山和让敌人胆寒的大刀……霎时间,她似乎在用音乐与先烈对话,那军人的骨骼,渐渐在汗水里淬炼得如钢铁一般,那血脉中一股激荡澎湃的豪迈之情,让她浑身上下充满了能量。

来了,来了。“向右看!”军旗猎猎,战车轰鸣。她的眼睛里不由自主地淌出泪花,双腿却钉子般站得稳稳当当。她奏响了大国的号角,她奏响了军人的誓言。演奏着小号的蒙明慧如同华表般与天安门广场融为一体……

心声:我是不拿枪的“女汉子”

■蒙明慧

和每个女孩一样,我也爱美,刚开始进驻阅兵训练基地训练时,觉得烈日像要把人烤化了一般,皮肤晒成了炭黑色,脸颊由黑变成了暗红色,战友们开玩笑地说,这是阅兵训练基地独有的“人体彩绘”。一个90后的上等兵,能作为联合军乐团的一员,面对天安门城楼演奏国歌军乐,这是责任、使命,更是荣耀。正是在这演奏的乐曲声中,我读懂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让我的血脉里渗透了军人的信仰。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5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