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十连:阳光洒满界碑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谢指挥、冯强、曹学兵责任编辑:高飞
2015-10-27 16:17

肝胆相照书写青春精彩

这是一个连队心口相传了二十多年的故事:

1992年10月20日,时任十连副连长唐少华带领几名战士在边境巡逻时,战士周大亮左小腿不幸被眼镜蛇咬伤。唐副连麻利地拔出军用匕首,在伤口上划了两刀,然后半跪在地上,俯下身子一口一口吸出带毒的浓血。小周脱险了,唐副连长却中了毒,嘴巴肿得像馒头。

此事感动了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上将指出:“十连干部平时没有浓厚的爱兵思想,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出为战士吸蛇毒的壮举。”

如今时过境迁,巡逻条件大大改善,再也不需要干部舍身为战士吸蛇毒,但连队这份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始终在官兵的血脉里流淌。

2013年11月,战士石刘席的父亲不幸患了直肠癌,送他回家时,全连官兵自发捐款6300多元,用一个牛皮信封装好交到他手中,语重心长地叮嘱:“碰到困难一定不要一个人扛,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

小石回家期间,全连官兵依然记挂自己的战友,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情况。小石的父亲心理压力很大,官兵们考虑手机辐射影响康复,又自发地给老人寄去35封满是祝福的慰问信,鼓励他勇敢战胜病痛。

“叔叔,您是石刘席的父亲,也是我们全连战友的父亲。我伯父是个老中医,他会给你寄来一个偏方,请你注意查收……”

“叔叔,您一定要振作精神,战胜病魔……”

坐在父亲的床头,石刘席读着这些饱醮深情的书信,感觉自己虽然不在连队,但全连的战友都像兄弟一样陪伴在他身边。

经济上的援助,精神上的慰藉,让小石在灾难面前不再感到无助。

战友同处一个战壕,平时是血肉相联的亲人,战时是生死相依的兄弟。十连传承 “诚心互信、倾心互爱、虚心互学、热心互助”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把全连战友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5年,原指导员申中到十连任职时,带着一把锃亮的萨克斯来到了连队。闲暇时,他吹起悠扬的萨克斯,不仅吹走了战士的乡愁,也驱散了训练的疲惫……

不久,战士们发现,萨克斯的旋律突然在边关消失了。

原来,申中母亲长年患病,弟弟上学靠他资助,家属又没有工作,一家人过得十分拮据。家属听说驻地学校一位老师看中了申中的萨克斯,于是背着指导员以2000元的价格悄悄卖掉了他那件心爱的乐器,把钱寄回了老家。

萨克斯没了,申中心里一阵难过。而他的困难,更牵挂着全连官兵的心。为了帮助指导员,大家伙悄悄凑了5000多元钱,一部分以申中名义寄回老家应急,一部分赎回了乐器。

心爱的“宝贝”失而复得,战友的情谊义重如山。离开连队时,申中的母亲已经康复,他弟弟也大学毕业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为了回馈战友,他把这件浓缩了战友情谊的萨克斯留在了连队。如今这把萨克斯摆放在十连陈列室,就像一个精神座标,感染着一代代官兵。

肝胆相照的战友感情,同样是面对人生风雨的有力依傍。

战士宋文从小是孤儿,退伍前夕,他心里一片茫然。那天,他和即将离别的一个个战友抱头痛哭,心头豁然开朗: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战友,走到哪里都有兄弟,我怕什么。

于是,这个从小就倍感孤独的战士,心里亮堂地离开了连队。回家后,他只身前往广东中山打工,碰到两名上世纪90年代也在十连当兵的老兵。两名老兵象对待弟弟一样,凑钱资助他开了一家小饭店。两年后,他不仅娶了媳妇,还回家盖起两层小楼。新房落成那天,小宋带着新媳妇宴请了乡亲。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当地好多从小看着小宋凄苦长大的老人,感叹他父母过世太早,是部队让孤儿成了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