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亮剑那一刻
旅史馆是官兵最爱去的地方,在这里不仅能聆听到部队多次移防、转隶和换型的铿锵足音,更能感受到官兵用生命铸就、用鲜血凝成的“东风第一枝”之魂。

资料图:组织官兵参观旅史馆。
旅政委文青说,部队成立之初,“萝卜草绳白铁皮,沙枣树皮骆驼草”,除了280条汉子外几乎一无所有,但官兵豪情在胸激情满怀,“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愣是把导弹送上了天。
秉承着东风前辈的导弹兵精神,接力传承打仗的薪火,一茬茬官兵砺剑深山谋打赢。几十年来,当年的“东风第一枝”已发展壮大成“东风第一旅”,导弹武器装备经历多次换型,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战斗力建设从最初“打得响”逐步发展到“打得远”“打得准”,实现了一个个历史性跨越。这些年,他们为了苦练打胜仗本领,着力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作战准备时间缩短五分之四,大国长剑出手更加迅捷;他们做的最具挑战性的一件事,就是极限生存防护训练,在地下一待就是数十天,特情处置接连不断,有时20多个小时连轴转,官兵的生理心理经受了极大考验;他们做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每个营都实现独立发射能实战,随机抽点哪一个单元都能打。
56载风雨兼程,48次参加执行重大任务。这支部队历届党委班子带领一代代官兵扎根戈壁、鏖战深山,练就了一批想打仗、钻打仗、练打仗的导弹精英,抽出骨干新建组建多个洲际导弹旅,走出了以“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为代表的33位将军、10名导弹基地司令、16名导弹旅长,“东风第一枝”的种子洒满导弹部落。
威风凛凛第一旅,赫赫全军一面旗。今天,这支英雄的部队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化作铸魂砺剑的伟大实践,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以一声声震天撼地的惊雷向世人宣告:有我长剑在,中华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