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联指挥部训练指导组副组长张付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国红 赵品 张坤平 等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5-09-24 02:25

心血浇灌铿锵步伐

——记阅兵联合指挥部训练指导组副组长张付祥

■王国红 本报特约记者 赵 品 张坤平


【人物小传】张付祥,现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担任阅兵联指办公室训练指导组副组长。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投入阅兵训练,从筹划、指导、组训、保障到落实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圆满完成天安门地区适应性训练、预演和正式阅兵的多项协调保障任务。

9月3日上午,盛大阅兵式正式开始前,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地在东长安街整齐列阵,准备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阅兵分列式命令下达后,阅兵联指训练指导组副组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张付祥带领参谋张明路、郎鹏飞,军姿挺拔地站在受阅方队起步的调整线上。只见他左手按下秒表,右手高举小红旗向下一挥,第一支受阅的三军仪仗队按计划准时前进。

目送着一支支方队以排山倒海、席卷万山的气势通过天安门后,张付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24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付出都化作了阅兵盛典的精彩,他感到如释重负。

这次阅兵与往年相比训练准备时间大幅缩短,但标准只准升不准降;2009年国庆阅兵至今已有6年,好多参阅的骨干已经退伍;现行军事训练大纲将正步作为选训内容,许多官兵未经过正规的训练……受领阅兵任务后,这些情况让张付祥倍感压力。

为确保阅兵训练不走弯路,张付祥向阅兵联指首长提出建议:改变以往先抽组方队后培训骨干的传统做法,以受阅动作和教学法为重点,先期组织全军教练员集训。

阅兵场就是战场,必须要像打仗一样训练。他们连出3套“组合拳”提升教练员整体水平:组织官兵到三军仪仗队拍摄《受阅动作标准录像》,制成光盘下发受阅部队,统一了教学训练标准;根据每个人的成绩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每天进行10个小时的超强度训练;区分单位进行检查评比,集训队每周对训练内容进行考核验收。

强有力的举措,使教练员训练成绩突飞猛进。最后一次考核,及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1.8%。

受阅部队进入北京阅兵训练基地后,张付祥注重下功夫分类指导抓训练。他和同事指导各方队创新“快乐训练法”“竞争淘汰法”“视频校正法”等多种组训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训练质量。最终,受阅方队达到了注视40秒不眨眼,站立两小时不动,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动作不变形的目标。

“阅兵是展示国威、军威的大事,差1秒都不行。”一次训练中,张付祥发现部队上报的数据只精确到小数点后面1位。报请上级同意后,指挥部决定将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面2位数。 

张付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整个装备方队的长度为1681.54米,只有将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误差才不超过10厘米,时间影响缩短至1秒,确保阅兵分秒不误、毫厘不差。

阅兵中,抗战老兵乘车方队引来好评如潮。但为让车队米秒不差驶过天安门,张付祥和指导组的战友费尽了心思。

这是一组让张付祥头疼不已的数据——

空中护旗方队飞行时速×××公里,抗战老兵乘车方队行进时速10公里,三军仪仗队行进时速5.04公里。

抗战老兵乘车方队在空中护旗方队和三军仪仗队之间,这么大的数据差,既要确保都能按时进场受阅,还不能让受阅区出现空白期,抗战老兵乘车方队进入时机很重要。

他带领参谋人员反复进行计算,测量行进速度、三者之间距离、天安门受阅区长度,推算老兵方队什么时候开始列队发动车辆、在哪里开始待机、哪里二次启动……张付祥利用模拟仿真系统推演,与受阅部队一边训练一边试验,逐米逐秒推敲细化,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将军领队年龄大、体质相对偏弱。张付祥采取分阶段训练,前期集中训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体力耐力等基本功;后期强化指挥口令、敬礼、答词,加强与旗手排面和方队指挥协同训练,使他们的动作标准、口令准确、衔接紧密,达到了最佳效果。

17个外军方队和代表队到达时间晚,队形编排不同,步幅步数各异,在首次合练中通过受阅区的时间比预期晚了2分钟。为确保米秒不差,张付祥与外军指挥协调组一起,逐个方队测量测算、研究论证,反复组织适应性训练与合练,做到了既保证与我军行进速度基本匹配,又充分尊重各国特色。

经过合练,徒步方队整体从误差26秒到分秒不差,做到了排面整齐划一,脚步铿锵有力,脚掌落地声沉稳整齐、富有韵律,答词和口号响亮清晰、气势如虹。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24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