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交活动相结合:展示国家形象
阅兵,是国家外交形象的有力展示,是政治的微妙延续。正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阅兵之前,各国政治力量暗流涌动;阅兵式上,主办国所展示的外交形象不同,受邀请的与未受邀请的、出席的与不出席的各国政要其心理活动也会错综复杂、跌宕起伏。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6年6月8日,英国在伦敦举行了二战胜利阅兵。这次阅兵冷战气氛浓厚,比利时、中国台湾的蒋介石政府、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希腊、荷兰、卢森堡以及美国等盟友悉数到齐,而苏联及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统统缺席。地位尴尬的是波兰,二战期间总共有20万效忠于波兰流亡政府的波兰军队在英国司令部麾下作战,但他们最终没有被英国邀请参与伦敦阅兵及其后的庆祝活动。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在遭遇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制裁和外交孤立的背景下,俄罗斯希望通过纪念活动的红场阅兵综合展现实力和外交形象。
俄罗斯向二战时期所有反法西斯同盟国、周边国家、其他金砖国家等68个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发出了邀请函,其中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外,至少有10国军人参加阅兵式。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尽管受到美国和欧盟内部的鹰派国家的压力,欧洲还是有不少国家理解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意义,并接受了前往莫斯科参加庆祝活动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