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胜利大阅兵》获赞 看八一电影制片厂如何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娅娟责任编辑:杨红
2016-06-15 09:35
《胜利大阅兵》海报

去年9月3日当天,在3次预演基础上,摄制组在遍布天安门广场、长安街沿线及各个制高点上的45个机位,完成了“9·3”天安门阅兵式的全程拍摄。主创人员对每一个机位的镜头景别和画面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对拍摄细节逐项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拍摄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要通过镜头进行再创作,机位的高低、镜头的景别、画面的起伏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精准无误,徒步方队的点、线、面和三角队形,都要通过横拍、纵拍和跟摇加以充分呈现。摄制组全体同志互相配合、密切协作,以最高的标准和最佳的水平,用电影的独特视角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的崭新风貌。

八一厂连续参加了13次国庆首都大阅兵拍摄,拍摄的阅兵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但光荣属于过去,要取得新的成绩,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摄制组主创人员都是参加过多次国庆阅兵拍摄工作的主力,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力、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决心非常坚定,在他们的带动下,“打造精品,续写辉煌”成为摄制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心声与不懈追求。

此次“9·3”阅兵拍摄任务重、标准高、部队协同配合拍摄难度大。摄制组以高度的使命担当和高超的专业素质,全力以赴投入创作拍摄,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阅兵精神拍阅兵,高强度、超负荷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前期拍摄任务的顺利完成。总导演刘治寰介绍:“摄制组年龄最大的同志是参加过3次国庆阅兵拍摄、73岁的老摄影师王建国,作为1999年纪录片《世纪大阅兵》总摄影,这次主动请缨。最年轻的同志20多岁,老少年龄相差50多岁,全体同志以阅兵精神拍阅兵,以抗战精神拍阅兵,充分体现了八一厂的硬骨头作风。”导演高山感言,每次拍摄阅兵都会面对最年轻的面孔,特别是这次还有老兵和将军领队,镜头里的几代人用坚毅的目光传递出同样的情感,令人动容。导演范宇说,影片中用超过十个镜头来展现每一个阅兵方队,就是为了观众在影院能看到更加立体的阅兵,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阅兵。该片导演兼总摄影任鹏坦言,作为军人我们更关注普通一兵的状态,力图通过点、线、面和各种三角图形完美展现受阅将士的精神气质。

主题鲜明、气势磅礴的大型电影纪录片《胜利大阅兵》集中展示了强军目标引领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郑重宣示了维护和平正义的坚强决心,极大凝聚了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