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国军人时刻在行动

来源:新华社作者:曾涛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7-06-22 10:45

驻扎在新疆地区的某炮兵团官兵把羊送到村民家中。(资料图)

厚植优势 务求长效

河北省阜平县店房村盛产红枣,远近闻名,却一直没能靠红枣富起来。

2016年10月,愁资金、愁技术、愁销路的乡亲们迎来了一件大喜事:经过部队牵线搭桥,一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来到村里,就发展红枣深加工产业进行对接洽谈。

缺什么帮什么、什么弱帮什么,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把手中掌握的优势资源充分整合,变“输血”为“造血”,力争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活力盎然。

密切军地协作,形成攻坚合力——

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全国近900所三级医院与1100余所贫困县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创造医疗条件。

河北省军区牵头协调省直6个厅局、32个驻军师以上单位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会商工作、通报情况、共享信息,共同协商推进扶贫工作。

人心齐,泰山移。各级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部队扶贫开发纳入地方脱贫攻坚整体规划,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和官切军政军民团结一体推进,达到了“1+1〉2”的效果。

发挥特有优势,提升攻坚效能——

在甘肃省榆中县,陆军某部依托自身智力资源,帮扶两所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山村小学,组织专业技术干部给孩子们辅导英语、开设计算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云南省鲁甸县,武警交通三支队派出39名官兵、24台(套)专业工程机械,奋战130天,打通峭壁上的“手扒崖”段公路,解决贫困山区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销难题。

在江苏省南京市,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5名专家运用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为老少边穷地区送去优质医疗资源,帮助困难患病群众解除病痛。

智力扶贫、技术扶贫……全军和武警部队的特有优势,正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澎湃春潮,催生出一簇簇绚丽的致富花朵。

创新理念思路,振奋精神风貌——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部队各级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安徽省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受到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等多种因素制约,老区群众生活艰苦。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想方设法找致富路子,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群众的钱袋子日渐鼓了起来。

一时富,不算富。为了帮助老区贫困村创建先进文化阵地,夯实脱贫致富的社会文化基础,安徽省军区各级新建17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9个农民书屋和8个网络室,多次派出文艺小分队到帮扶点慰问演出,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家视野宽了、心情好了、不良习气少了,奔小康更有劲头,都夸党的政策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