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眼中的香港20年:懂你努力,盼你闪亮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畅责任编辑:杨红
2017-06-26 08:57

懂你努力,盼你闪亮

——澳门人眼中的香港20年

新华社记者 刘畅

香港和澳门是祖国大家庭中一对历经风雨却更显风致的姐妹花。1997、1999年,香港与澳门相继回到祖国怀抱。从顺利回归,到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再到为国家发展承担新角色、新功能……港、澳两地一路走来,携手同行,她们更加懂得彼此的付出与努力、喜悦与收获。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3位普通澳门人讲述了他们眼中的香港20年。截然不同的三个故事中,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关键词——学习经验、祝福成果、共襄国家发展。

“一只小小的平安钟,折射出香港社会服务事业细致、高效与暖心。”

1998年,香港回归整整一年,“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氛围,让刚刚入职社会服务工作的年轻姑娘吴小丽感到兴奋与自豪。而一水之隔、开始进入回归倒计时的澳门,由于澳葡政府的懒政,小城陷入治安混乱、人心惶惶的局面。不过,为了家庭团聚,时年26岁的吴小丽仍决定辞去香港的工作,随夫移居澳门。

“澳门应该借鉴香港社会服务管理的经验,让居民获得幸福感。”那一年,尽管还在为找到一份维持温饱的工作发愁,但吴小丽已经对在澳门继续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有了最初的想法。

如今,担任澳门最大民间社团组织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的吴小丽,说起港澳两地在回归后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互动,感慨万千。

“香港的社会服务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统。香港回归以后,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香港的社会服务工作向着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澳门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启示。”她说。

吴小丽表示,1999年澳门回归后,本地社团从“联合起来向澳葡政府讨权益”,转换到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生活服务,而学习的样本就来自香港。时至今日,仍有为数相当多的香港的社会服务人士,在澳门的各个社会服务领域担任顾问或志工。

2009年3月,由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借鉴香港“平安钟”呼援及关怀服务系统的澳门“平安通”系统正式投入服务。使用者在遇上紧急状况时,只需按动主机上的按钮,便可以立即获得救助。“一只小小的平安钟,折射出香港社会服务事业细致、高效与暖心。”吴小丽说。而借鉴了香港经验的澳门“平安通”的推出,亦受到了澳门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士的欢迎。

除了“平安钟”等与智慧城市相结合的生活便利外,吴小丽认为,香港回归后,社会服务工作领域获得了更多可喜的成绩。如香港建立了非常科学的长者生活关注指数体系,关注长者在不同领域的福祉;而青年发展指数则通过大数据精准地测算出青年成长在哪些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大帮助。

吴小丽认为,当前社会的发展令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乃至更广泛的内地城市,进入了相似的发展阶段,因而也共同面临相似的社会问题。这需要社会服务机构携手相助、共同面对。

“去年9月,我们和香港的同行一起到广西南宁参加了中国—东盟社会工作论坛,大家一起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的经验。我们非常乐见香港的社会工作组织已经在大湾区的一些城市开展试点服务,这也给了澳门社会服务工作很大启示。”她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