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圆: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

来源:新华社作者:杨维成 刘元旭 李鲲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7-08-25 21:18

开百年追梦之路

8月8日,火炬手从天津民园体育场起跑,开启了全运会圣火在天津16个区的传递旅程。

民园体育场与一位奥运冠军有着很深的渊源。上个世纪20年代,出生于天津的苏格兰人、巴黎奥运会男子400米冠军李爱锐参与了该体育场改造设计,使之成为当时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

当时的中国,虽然积弱积贫,但奥运的梦想却早已萌发。

时光倒回到1907年,著名教育家、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在第五届天津学校联合运动会上,做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的演讲,首次提出“我国也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代表队”,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天津体育仁人志士的集体智慧,在1908年催生出伟大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人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派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

这是中国奥运追梦的开端。然而,弱国无体育,回答“第一问”已是24年后。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南京政府宣布不派选手参加。为粉碎日本派伪满洲国代表参加的阴谋,张伯苓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积极奔走,最终刘长春代表中国人第一次步入奥运会殿堂。

4年后,“第二问”又由梦想变为现实。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中国派出一支完整队伍参赛。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现场,来自天津的篮球队队员张长禄担任旗手。

但自1952年之后,由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国被迫退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但追逐奥运梦想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射击选手许海峰改写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历史,吹响了中国体育向世界进军的号角,更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十多亿人口中的传播。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15枚金牌,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2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一个体育大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中国奥运长卷上,也不断镌刻下天津体育健儿的名字:陈一冰,佟文,雷声,桑雪,张平,张娜,李珊,魏秋月……

而最终实现“第三问”的梦想,则整整用了100年。

“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张伯苓曾预言。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百年梦想终圆。2015年,国际奥委会又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由此,中国成为“奥运举办大满贯”国家。

国运盛,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优势项目继续保持和巩固,潜优势项目有所提升,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进步明显,冬季项目稳步发展,体育领域一系列改革持续深化。

迈进在伟大复兴征途上,中国体育正在不断书写着新精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