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让制度成为最好的“伯乐”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责任编辑:张硕
2017-09-23 01:35

公开公正,制度运行越来越透明

“与导弹打了一辈子交道,离开部队组织让我也很有面子!”刚退休的火箭军某基地原副总工程师姜玉清对记者说的“面子”,其实是参加干部会议一事。之前作为分管基地行管工作的领导,每次参会到最后研究干部时,他因不是常委,不得不提前退场。

去年初,基地党委力排众议,决定姜玉清与另一名副总工程师陈朝东,一同参加干部研究会议,理由是熟悉分管领域干部情况,调整使用最有发言权。

此事在基地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官兵纷纷为这一务实之举点赞。两人在改革调整选用干部中不负众望,给党委提出许多中肯宝贵意见。

曾几何时,在官兵眼里,选人用人蒙上了不少神秘色彩。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正公平选人用人,就要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到全军不同类型部队调研,记者发现选人用人的民主渠道不断拓宽,制度运行越来越透明,选人用人的“神秘指数”越来越低。

——述职述廉看实绩。选拔任用对象述职述廉,让群众把关、打分、评判,在群众口口相传中找到主流评判和准确定位,成为选用干部的“共同课目”。

——任前公示看品行。采取网上网下公示,不断完善公示内容、标准,晒考核成绩、成长履历、个人实绩功过,建立公示举报平台,成为选用干部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新常态。

——民主集中看全面。运用民主集中制这个党的根本原则制度,让党委决策结果与群众公论实现高度统一,防止“两面人”蒙混过关,不让“老黄牛”吃亏,成为选用干部倾力实践的课题。

监督问责,制度落实越来越有力

择英才而用之,制度是最好的“伯乐”,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为强化制度落实的执行力,积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构建多位一体的监督平台,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考核选拔全程接受纪委监督,形成民主监督的闭合回路。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大源说:“如今提名拟用干部要‘签字画押’,意味着选人用人上‘失聪失明’装糊涂,都要严肃问责。”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让制度切实为选人用人保驾护航,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致力于制度的“有效落实”,在全军部队已由共识转化为行动。

制度落实要用“强监督”来护航。海军某部一位领导介绍,近年来,随着选人用人专项巡视、专项审计、专项考核日趋常态化,以及部队选人用人工作监督意见规定陆续出台,选人用人风气根本好转,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插手干预、私下授意等现象没了市场。

制度落实要用“严问责”来托底。记者在三军部队多个旅团了解到,5年来,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干部用人失察失误责任制不断完善,“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不再是权力彰显,而是责任担当。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火箭军某基地,人力资源处处长彭楚在晋升上并未得到理想的“月亮”。因无基层任职经历,作为一名老处长,他几次“错失”任旅政委的机会。尽管看到自己军旅生涯的“天花板”,工作劲头却一点没减,因为他读懂了中国军队选人用人的“诗和远方”——

2013年,中央军委集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军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考核;2015年,集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军师级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专题考察;2016年,对100多个军级以上单位、1200余名正师职以上干部进行考核,同年10月,全军干部考评委员会成立……

选人的“刻度”定在了打仗上,用人的“度量衡”建立起新坐标,一批批打仗型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强军兴军正能量不断凝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