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那株哨所的“老山兰”见证着岁月传承着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彭刚柱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5-11-17 08:17:26

哨所绽放“老山兰”

■彭刚柱

清晨的阳光越过老山脊线,缓缓洒向武警麻栗坡中队的营区。在营区东北角,一片精心打理的花圃里,数十株“老山兰”在晨光中苏醒。

细长的叶片承载着露水的重量,每一滴都折射着光芒。这片看似寻常的兰花,在中队官兵心中却有着特殊的分量——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

那年,中士潘朝新还是一名刚下连的新兵。蒙蒙细雨中,指导员将一株翠绿的兰苗递到他手中,兰叶上还挂着水珠。“朝新,以后这株‘老山兰’就交给你了。”指导员的话简单却意味深长。

潘朝新蹲下身,用手指在湿润的泥土中挖出一个小坑,将兰苗轻轻放入,再仔细培土。

那时的潘朝新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几个月后,他决定将长势喜人的兰花移栽到采光更好的一处地方。当他小心地拨开泥土,眼前的景象让他怔住了——这株看似柔弱的兰花竟已长出根系,如战士紧握的拳头,抓住脚下的土壤。

一级上士甘志辉在中队坚守10多个春秋,见证太多新兵的成长。他常对潘朝新说:“不要低估战士的决心,就像哨所旁的‘老山兰’——看似柔弱,根却能穿透石缝,找到生机。”

这句话在潘朝新的训练生活中得到了印证。从执勤理论到实战技能,从精度射击到体能强化,在日复一日的锤炼中,潘朝新渐渐明白了“扎根”的真谛。

南陲的雨季来得突然。一场风雨席卷营区,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窗上。翌日清晨,潘朝新发现,自己的“老山兰”被风雨吹倒在地,枝残花落,泥土四溅。他小心翼翼地扶起倒伏的兰株,手指轻轻拂去叶片上的泥渍,心里满是担忧。

“‘老山兰’就像咱的战士。”老兵李华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叶子蔫了,它的根却还牢牢抓着土。只要根在,就有希望。”不久,那株看似萎靡的“老山兰”重新挺立起来,叶片边缘渐渐愈合,反而增添了几分历经风霜的坚毅。

有一天,营区广播里传来《我爱你“老山兰”》的歌声:“我爱你呀‘老山兰’,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芬芳的花朵开得鲜艳……”歌声像一道光,照进了战士们的心。

又是一个清晨,潘朝新站在花圃前,手中捧着一株从母株上分下来的新苗。在他面前,列兵徐鹏挺直腰板,神情庄重地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

“以后,这株‘老山兰’就交给你了。”潘朝新重复着多年前指导员对他说过的话,“‘老山兰’扎下根来就能成活。根扎深了,它就会在你身边开花。”

“老山兰”的传承,在中队已经持续了10余年。每一株“老山兰”都在诉说着一个成长故事。上等兵卢贤治在日记本上工整地写着:“读了王建川烈士的家书,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忠孝难两全’。既然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就要用坚守边疆来践行对祖国的忠诚。”

列兵徐涛森则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这种传承。在今年的勤训轮换考核中,他的射击课目取得了满分。擦拭心爱的钢枪时,他说:“每次扣动扳机,我都会想起王建川烈士家书中的那句话——战士的决心早已融进枪膛。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的信念。”

夕阳的余晖洒满营区,又到了交接岗的时间。哨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哨位,挺直的脊梁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他们依次交接装备,每一个眼神都坚定如钢。在他们身后,那片“老山兰”静静挺立,细长的叶片在晚风中轻轻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