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高校打造英烈话剧思政课《战地家书》——
感悟英雄情怀 读懂山河无恙
■苑 彬

话剧《战地家书》剧照。

学生观看话剧。苑 彬摄
初冬时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金牛校区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由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云南艺术学院联合打造的英烈话剧《战地家书》走进菁菁校园,为该校五、六年级师生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此次演出是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共青团云南省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云岭铭英烈”英烈话剧思政课五进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社区、进企业)的其中一站。话剧以3名大学生制作英烈视频为缘起,以一封封英烈家书为线索,讲述了3名大学生穿越时空、走近英烈,带领观众一步步探寻“英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精神如何延续”等问题,将历史与当下紧密连接,生动诠释了英烈精神的永恒价值。
话剧由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昆明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杨洋担任编剧和导演,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研究生担任演员,通过细腻的演绎和深情的刻画,展现了英烈的家国情怀与坚定信仰。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一个个英烈形象愈发鲜活。当志愿军战士刘志军临终前攥着家书想吃一口母亲做的槐花蒸糕时,许多学生红了眼眶;当老山前线指导员徐金龙在家书中细致分配抚恤金、叮嘱妻儿珍重时,现场鸦雀无声。
最让学生感动的是一位女军医。她的两个哥哥已经牺牲,母亲病重,但她依然恳求父亲将她从后方医院调往前线,最后牺牲在战场上。她在家书中写道:“我的手拿不了枪,但能止血、能插管,多争取一分一秒,就可能让一个生命重获新生。”
一名大学生问她:“家里只剩你一个孩子了,你怎么还去冒险呢?”她说:“如果倒在你面前的是你的老师、同学,你一定也会奋不顾身。牺牲,不只是关于生死,还意味着选择。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可以超越生死,比如尊严、亲情、爱情,只要你找到愿意为之奉献的东西,就不再害怕牺牲……”
话剧中的“隔空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当剧中人物徐金龙询问“如今的中国是什么样”时,学生们齐声回应:“这盛世如您们所愿!”洪亮的声音穿透阶梯教室,成为整场演出最动人的时空共鸣。
话剧落幕,许多学生从中读懂了牺牲和奉献的意义,读懂了山河无恙的分量。“从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会害怕、会想家,但为了保家卫国,他们选择挺身而出。”六年级学生李兴泽在演出结束后有感而发。五年级学生刘颖睿在散场后主动帮助打扫阶梯教室,她说:“先辈们有他们的奉献,我们也有自己的奉献,就是我们向世界伸出的一双双手,也是我们崇德向善的一颗颗心。”
“沉浸式表演和跨时空对话,让英烈精神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人物故事。”该校校长表示,话剧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英烈精神,比单纯的宣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这种创新的国防教育形式,让学生们在情感共鸣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云岭铭英烈”英烈话剧思政课已开展两场。下一步,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联合云南艺术学院探索“戏剧+志愿者服务”模式,面向高校、中小学及社区招募和培训戏剧志愿者,组建“英烈话剧演出志愿服务队”,通过排演短剧、情景党课、线上展播等形式,进一步扩大话剧覆盖面和影响力,让英烈精神在云岭大地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