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何亚非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6-01-03 02:09

全球治理体制事关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是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准绳和框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二十国集团(G20)核心成员,中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球治理领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打破了西方“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神话,西方软硬实力严重受损,全球经济依然没有恢复到危机以前水平。全球贸易增长更为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国家认识到原有全球治理机制的“先天不足”,开始思考和探索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全球治理理念和机制。 

第二,发展中国家集体性崛起,世界力量对比的“东西方鸿沟”开始缩小。当前,全球治理正逐步从“西方一统天下”向“东西方共治”转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体制内的话语权远远没有跟上力量消长的变化。

第三,中国经历了30余年快速发展,逐步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近年来,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制度优势、道路优势和发展模式由此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和认可。

这些重大变化仍在继续,必将深刻影响新世纪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的调整和重塑。 

中国一直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践行者,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刻,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各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发展、金融安全有序、经济稳步增长。

首先,在维护全球治理框架的基础上,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增量”改革,贡献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

2015年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运营70周年。以《联合国宪章》为指导原则的政治安全体系、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基础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以WTO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系,走过了风风雨雨,总体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全球治理体系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一面日益突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严重不足。各国要求改革全球治理体制的呼声近年来不断上升。

然而,全球治理现有体制的“存量”改革阻力较大,因为这毕竟要动一些国家的“奶酪”。中国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提出“增量”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思路。中国积极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就是在“增量”改革上所作的中国贡献,得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普遍欢迎。2016年,中国将接任G20主席国,并从2015年开始进入“三驾马车”领导层。各国对中国今后几年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的新思想、新方案有较大的期待。

其次,当今世界面临众多全球性挑战,无论是经济增长缓慢、债务危机阴影挥之不去,还是气候变化难题困扰、全球消除贫困问题久拖不决,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形成合力,同舟共济,方能共渡难关。

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解决办法,各国自身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的“错配”往往导致许多全球治理问题久拖不决。这就需要大国有担当、有决心,发挥引领作用。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历时近二十年,迄今成果寥寥。中美在2014年底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联合声明,作出有力的承诺。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再次重申将就气候变化加强合作,为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取得成功作出努力。此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两国元首就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共识。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有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的《巴黎协定》终于破壳而出。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与中国智慧,为大会成功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美等大国的合作向世界表明,只要各国相向而行,全球治理的难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事在人为,在世界已经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今天,全球治理问题必须与国家自身可持续发展一起考虑,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中国将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之际代表中国政府作出一系列承诺,涉及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妇女、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再则,中国全面、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意味着中国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再次步入强劲增长的轨道。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倡议,创新了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模式,为区域乃至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这是中国智慧对全球化的新贡献。目前,这项倡议已经得到60多个国家的欢迎,被视为21世纪亚洲和欧洲以及广大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正在与相关国家进行政策沟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对接,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贸易一体化、货币和资金流通以及文明交流、互鉴铺平道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问世,将给“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强大的动力。

中国已经是世界128个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制造业大国,我们将在国内四大自贸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放,而且更加侧重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开放,推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强劲发展。

中国还将借“一带一路”倡议和启动亚太经合组织自贸谈判的“东风”,积极推进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逐步建立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经济贸易规则体系。

(作者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

(《解放军报》2016年1月03日 08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