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面临挑战
虽然国际社会在加强核安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恐怖势力不断蔓延,恐怖活动日益增多。虽然迄今尚未发生过重大核恐怖事件,但随着“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崛起,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正在变得更加突出。其次,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核材料扩散和流失的风险仍在不断攀升。再者,一些国家仍储存有不必要的高浓缩铀与钚。
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国际社会能否有效提高核武器及核材料的安全保护,使之免于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能否提出切实措施,大量削减核材料储藏地点,能否就核安全问题进一步达成共识,十分令人关注。
观察人士指出,当前核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加强核武器与核材料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随着威胁的变化、技术的发展,核安全观也必须不断改进。
核安全呼唤合作
核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福祉,增进核安全离不开各国的合作。
正是由于有关国家的合作,国际社会在谋求核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副研究员尼古拉斯·罗思指出,全世界原来共有57个国家拥有武器级核材料,自1991年以来,其中30个国家已彻底清除了这些材料。自1978年以来,全世界有65个研究用核反应堆从以高浓缩铀为燃料转为以低浓缩铀为燃料,超过100个高浓缩铀研究堆已被关停。截至今年3月中旬,已有93个国家批准2005年通过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正案,该修正案还需9个国家批准便可生效。此外,数十个国家在过去20年里加强了核安保工作。
无疑,开展国际合作是加强核安全工作的根本途径。在核安全峰会结束后,有关国家应该继续就核安全工作举行会谈。
一些专家认为,所有持有核武器、高浓缩铀与钚的国家与组织需承诺,对核武器及核材料提供有效、持续的保护,防范各种各样的可能敌对威胁。有关国家应采取措施减少存有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地点,关闭不必要的核设施,或者让这些设施转为使用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