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优越——
颠覆技术助力大国博弈
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制领域,美国仍保持着明显优势,美国空军已经投入3亿美元用来研制超燃冲压飞行技术。目前,美、俄两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处于世界顶尖状态,而法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也正在加快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制工作。以高超音速导弹为代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美国“猎鹰计划”中正在发展的通用航空飞行器采用了无动力和微动力滑翔技术,可以实现5500公里的滑翔距离和2200公里的横向机动能力。美国X-37B空天飞机无论是发射、运行成本还是重复使用率都优于航天飞机。
除高超音速导弹外,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的“高超音速吸气式武器概念”和“战术助推滑翔系统”等项目也在研制当中,并计划于2018年或2019年进行测试。预计第一种列装的高超音速导弹将携带小型传统弹头,用于在安全距离内攻击目标并进行空天防御。目前美国已经进行了数项与高超音速武器有关的测试项目,并计划于2020年前列装。
与美国将研发重点放在助推-滑翔飞行器上不同,俄罗斯和印度等国正集中全力研制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研发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可达到3马赫,成为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巡航导弹。目前两国还在合作研制“布拉莫斯-2”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并计划于2017年进行发射。此外,俄罗斯已宣布开发出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燃料,并正在进行P-800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制工作。
凌空驭波——
装备革新加速战争变革
高超音速导弹又被称为“驭波武器”,其在飞行过程中利用大气激波提供升力,飞行方式就好比“打水漂”,飞行轨迹复杂且难以判断。由于飞行轨迹与瞬时所处位置大气层密度息息相关,敌方的空天防御系统很难进行识别判断,因而成为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突防手段。
高超音速导弹是未来作战消费比最高的远程打击工具,不仅可以节约作战兵力,发射与制造成本也将得到有效降低。计算表明,由于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接吸入空气作为氧化剂,高超音速导弹飞行时比传统运载火箭减轻氧化剂负重可达数百吨。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高度高、阻力小,采用低阻力外形设计的导弹无需太多燃料就可以维持高空超音速飞行。相比于传统喷气式发动机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精密制造的较高要求,高超音速导弹使用的发动机总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大规模制造与应用。
由于技术限制,世界各国都难以做到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有效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多飞行在6万米的高空,除“标准”-3导弹可以对大气层外目标进行有效攻击外,其他地空导弹的最大射高都在3万米左右,无法对飞行中的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打击。而高超音速导弹在起飞阶段只有短短90秒,末制导阶段攻击速度可以达到6马赫甚至十几马赫,即使在此时拥有了导弹预警能力,地空导弹也难以完成发射准备。俄罗斯C-400地空导弹从接到作战命令到进入发射状态最短也需要5分钟。
目前美国已经计划在2016年试飞新型HX高超音速飞行器,攻击速度可以达到20倍音速。如果此时再进行机动变轨,或使用多弹头技术,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根本无力进行拦截。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高超音速武器必将以快速部署、远程精确打击和极强的战略毁伤效果,成为未来战争尤其是一体化空天防御战争的重要“主导者”和战争规则的“改变者”。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0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