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中央部委>>正文

国家民政部大力推广 北京城管"变身"紧急救助员

来源:新华网作者:毛鹏飞 倪元锦责任编辑:吕欣彤2014-08-11 14:10

据新华网消息:北京城管7月25日获得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身份——紧急救助员。

当天,北京200名城管人员通过培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人社部认证的“紧急救助员资格证书”的城市执法人员。

21日至25日,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和北京市城管局联合举办的紧急救助员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活动,是全国城管系统首次针对紧急救援开展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防护及事件管控、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烧伤烫伤等基础急救、脊柱保护、心肺复苏、应激事件心理沟通技巧、担架及伤员转运等内容。

“城管执法队员经常工作在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该具有基本的救援救助技能和责任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副总干事吴开平接受新华社穿越中国网(www.chinafeatures.com)采访时说。

“城管成为紧急救助员,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受伤害的群众开展救助。”

在人流量巨大的北京西站工作的城管王婷婷说,执法时经常碰到旅客摔伤、晕倒的情况,但因为不懂,不敢盲目救助,都要等医疗人员。通过培训之,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救助了。

“止血包扎、心肺复苏这些技术特别实用,在现场,为生命争分夺秒才是最重要的。”王婷婷告诉记者。

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田才巨认为,城管执法重点在街面。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的紧急救助员能稳定人心,避免恐慌,并通过医疗急救、检伤分类,规划区域等紧急救助措施,为挽救生命财产赢得宝贵的时间。

但是,也有人担心救助他人可能被“讹”上。

吴开平说,职业资格认定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就是对施救人员和施救行为的法律保护。紧急救援职业鉴定是评定救援人员实施救援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正确性的标准,可以为司法机关判定救援责任提供法律依据。

城管处在城市管理的最前沿,与市民接触频繁,执法内容多,服务面广,但是也承受着很大负面舆论压力。

“掌握紧急救助技能,更好地处置街面突发事件,能促进大家对城管的认识、理解、配合和支持。”北京西站城管分局肖昌全说。

北京有近7000名城管队员。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队员掌握紧急救助技能,更多的百姓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这也将为改变城管形象的舆论环境和公众成见提供一个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