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政府信息公开:“晒成绩”还要“自揭短”

来源:新华网作者:王晓磊 黄安琪 彭卓 朱薇责任编辑:张琴2015-02-08 14:30

“出于应付、止于表扬” 有公众说不过瘾

然而,此次晾晒虽是“史上首次”,但要让公众齐刷刷叫好却非易事。由于一些部委和省份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公众连呼“不过瘾”。记者发现,网民的板砖主要都拍在了这几处:

自我点赞,揭短不够。记者查阅发现,各部委和各省的报告普遍以谈成绩为主,多为列举“机制建设”“基础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成果,自我揭短者寥寥。除了国家民委、国家林业局、审计署、福建省等少数几个部门和省份外,谈问题的很少。有的总结材料完全是自我表扬,甚至还给自己打了90多分。

内容空洞,疑似应付。一些报告显得颇为应付,最短的仅1000余字,且缺乏细化内容,多是一些较空洞的罗列和陈述。有的公众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和数据也未提及。

例如各部委依申请公开的情况,仅有国家林业局等少数部门详细列举了申请件数、答复情况、同意公开和不予公开的件数等,其余大多不够详尽,甚至一笔带过。

在“钱袋子”等关键问题上,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鹏认为,主动公开的数据仍显泛泛,对于政府采购、“三公”消费细化数据、征地补偿等关键信息少有提及。

“表来表去”,很难读懂。打开报告,第一感觉就是“长得像”,多是一副“公文脸”,图文并茂的很少。有的报告虽然内容详细庞杂,但可读性不强。例如东部某省的报告,几乎是一个小型网站,页面多达三级,并一举推出了行政权力、部门责任、企业投资负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四张清单,但颇有难读之感。

一些信息公开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粗、疏、傲、硬等,在此轮总结中少有提及。全国政协委员蒋洪说,以省级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为例,尽管逐年在进步,但完整性、详尽性仍显不足,有的信息公开过于粗略,连“专家都看不出问题”,这些症结在各部委、省份的报告中都提及不多。

专家表示,除了“揭短”少外,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公开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到位,还停留在自我宣传上。如有的部委罗列“依托中央主要媒体、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积极发布法律援助工作信息30余次”等。沈俊福说,这反映出政府部门专业能力和经验不足,对公众需求“吃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