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史上最严”第三方支付征求意见稿

来源:新华社作者:罗政 吴雨 杨毅沉 王晓洁责任编辑:张硕
2015-08-04 22:54

近日,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认证要求、支付限额、业务范围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于消费账户的限额和综合理财账户的限制,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该征求意见稿,公众最为关心的,还是未来第三方账户将如何支付,网络支付安全性的提升是否会影响用户使用的便捷性?由此产生的种种成本将由谁来承担?这些针对互联网金融重要基础设施的监管措施将如何落实?

一问:舆论争议的核心在哪?

“我的支付宝和微信账户是否需要补充资料‘证明我就是我’?会变得麻烦吗?”在上海市民方女士看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或将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改变。

根据央行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规定,综合账户需要包括面对面在内的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而消费账户也需要至少3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

央行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现实来看,银行账户是强实名制,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往往是弱实名制。“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壮大,社会资金出现从强实名制账户流向弱实名甚至非实名账户的趋势,出于反洗钱等安全方面考虑,需要加强监管。”

该人士认为,实名制是金融活动的基础,是防范金融犯罪的第一关,出台较为严格的验证要求,一些支付机构没有很好地落实实名制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出于安全性考虑出台政策无可厚非,但在不少已习惯网络支付验证方式的消费者看来,为达到验证要求而需补齐的资料,让他们觉得繁琐。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安全性和便捷性之间的权衡,可能是目前舆论争议的核心内容。”零壹财经研究所所长李耀东说。

在方女士看来,其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是因为其便捷性。“比如,我身上缺现金,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方女士说,“但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超过200元的交易支付机构不得代替银行进行验证,就可能一会收到银行验证短信息,一会第三方又要求输入验证码,这会让支付体验大打折扣。”

有专家认为,征求意见稿还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理财行业形成“杀伤力”。在搜狐旗下P2P公司搜易贷COO蒋轩看来,新规将倒逼P2P公司尽快与银行进行存管合作,有利于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但是从用户充值的角度来看,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短期来看或对P2P公司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