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家境内外媒体在津采访安置场所和爆炸伤者救治医院
新华社天津8月14日电(记者李靖、孙洪磊)根据中外媒体对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有关信息的需求,爆炸事故现场新闻中心8月14日下午组织了一场开放式采访,对所有持有记者证的媒体记者开放,共有中外记者49家媒体95人参加。
据统计,爆炸事故导致滨海新区1.7万户居民受灾,1700户工业企业和675户商户受影响。在受灾区域周边,泰达二小、泰达二中、滨海职业学院等12所学校以及天富公寓等三所公寓,被开放为受灾群众临时的安置场所,截至14日下午,已经安置群众6300余人。
群众生活到底怎么样,能否吃上热饭、睡上凉席?8月14日下午14时,中外记者团来到了位于天津开发区第五大街的泰达二小,这是一个政府临时设置的居民安置点。在爆炸发生后,泰达二小体育场对外开放,作为居民的临时安置点。操场上搭建起了帐篷,在泰达志愿者协会、天津开发区各民间志愿组织的努力下,有数百名居民在临时安置点度过了爆炸发生后的头两个夜晚。
在泰达二小内各处,记者都能见到休息的受灾居民。各家媒体记者分头采访了现场接受救治的伤员、安置群众以及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在现场,天津开发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了采访,据介绍,政府已经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了饮用水、食品、衣物、被褥等生活品,并在每个安置点设置了临时的医疗点提供服务,很多热心的社会志愿者驾车送来了矿泉水、饼干、衣物等各种物资,目前安置点供应比较丰富。很多电视记者根据现场负责人的介绍和自己的观察,做了出镜报道。
泰达医院是距离爆炸地点最近的医院,目前,500多名伤员正在这里接受治疗。15时30分左右,结束了安置点采访的记者们来到了泰达医院住院部。
泰达医院院长陆芸告诉记者,作为距离爆炸事故地点最近的医院,泰达医院在爆炸发生时也受到了影响,医院有100多块玻璃被震毁。自事故发生后,医院的医护人员被全员召回,截至目前无一人离开医院。
医院接收病人的数量以及消防员的情况,是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陆芸介绍说,爆炸当晚,泰达医院就接诊了80名受伤患者。在接收的伤员中,消防员主要是烧伤和冲击伤,由于冲击波的力量很大,导致了不少消防员出现肺气肿和骨折现象。
由于伤者病情不稳定,加上记者人数较多,记者们并没有进入病房采访,但在病房外,急诊、胸外科、五官科、泌尿科等科室的主任们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详细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采访全程近三个小时。不少媒体记者认为,此次采访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疏解了报道压力,有利于媒体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