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抡:观察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全局眼光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戴美政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9-01 18:42

平型关战役中的八路军

4)战争是由武装起来的人进行的,人是战争的主体,也是战争的主要对象

曾昭抡对人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论述,表明他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而是一个全面观察问题的分析家。

他的军事论述直接阐述人的作用的内容很多,他对斯大林、罗斯福等反法西斯战争领袖人物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艾森豪威尔、尼米兹、铁托等许多反法西斯将领均给予高度赞誉和客观评价。他称斯大林在1944年十月革命纪念日演说的誓言:"红军将在柏林城头,举起胜利之旗"才过了半年"居然兑现",红军攻克柏林"乃是苏联带给旧金山会议最好的礼物,也是红军献给今年'五一'劳动节一束最有价值的鲜花"。而罗斯福"是美国人所公认为林肯以来七十五年未有的最伟大的人物","他的逝世对全世界也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他的工作、思想,与伟大的人格,永远将留在人间"。不过,曾昭抡对领袖人物的赞扬,是建立在他所理解的领袖与人民的关系上的。他说:"民主国家对于领袖的推崇与服从,是有一定限度的,领袖对于人民,当然能发生一种领导作用,但是他的主要任务,还是服从人民,执行人民的意志,为人民服务。""所谓'一个领袖','领袖至上'一类的哲学,乃是典型的希特勒式,最为民主国家所厌恶,在一个民主国家里,领袖无所谓至上,只有大家愿意共同固守的宪法,才是至上。" 这类直接评价在曾昭抡军事论述中很多,不过,他更善于从历史、民族、社会心理等方面来分析问题。如在《红旗高插柏林城》中,他剖析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时说:"百余年来,德国方面,深深感觉,对于德国的威胁,来自西面,东方则不足虑。所以对于西线防御,布置得极为周详,而对东面则素来忽略。日耳曼民族,向来只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法兰西民族,具有相当崇敬。对于东欧各民族,则异常鄙视。就则在第一次大战以后,新兴的苏联,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的成绩,德方此种态度,并未变更。"而直到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三次战役中吃了大亏,"方始认识红军的力量。"这类分析,联系到历史文化背景,显得全面、深刻,自然说服力也强。

5)强调反法西斯战争的制胜因素在于人民的力量

同一切有眼光的军事评论一样,曾昭抡十分重视民众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1944年中国正面战场遭受湘豫桂大败退后,他写道:"不过由河南、湖南、广西几次战役的经验来看,单靠军队去抵抗敌人,似乎效力并不太大。我们同时需要把民众动员起来,武装起来。"1945年9月他又说:"最重要的制胜因素,还在于人民的伟大力量,当人民为自己的利益而作战的时候,他所表现的力量,与在统治阶级压迫下作战的情形相比,大有天垠之别。"他高度评价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反侵略斗争,认为是"此次大战中一种最动人的实例。"在第二战场开辟前"足足牵制了十五师德国军队,"而南斯拉夫的收复,"这么一次人民的战争,在欧洲史上,不愧为重要的一幕",并且引申说:"抗战八年以来,中国若干区域,也曾表现过类似南斯拉夫的英勇事迹。"这样的表述,显然是指敌后战场英勇作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只是限于当时环境不能自由明确地表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