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一带一路”,新疆不再是“天边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韦伟 宋歆 刘妍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10 02:44

开栏的话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岁月像一支如椽巨笔,铭记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个兄弟省份对口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两千多万新疆各族群众充分分享着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为坚定不移推动新疆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切实维护新疆改革发展成果和各族群众切身利益,为新疆的明天描绘了更加壮美的蓝图。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将迎来成立60周年之际,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天山南北谱新曲》专栏,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生动、充满魅力的大美新疆,敬请关注。

连绵不绝的雪山,苍茫无垠的戈壁,星罗棋布的绿洲,雄峻传奇的古道。这里,就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在这片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高和最低、最冷和最热、最彻底的荒凉和最殷实的丰裕,都以最强烈最直接的方式一一铺陈着。这里,是任何一个个体生命都不可能穷尽的,即便是这个生命十数年,或是一生都与这方土地耳鬓厮磨在一起。因此,许多人或浪漫,或悲壮地将这片与海洋相隔最遥远的地方,称之为“天边边”。

“‘天边边’,我们可不这么认为!”放眼日新月异的喀什经济开发区,对口支援新疆的上海某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激动地说,“相比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南疆喀什也许曾经只是一座边陲城市。但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喀什已经借势而上,正在成为祖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会客厅,因为它的地理条件实在太特殊、太优越了。”

古老而传统,苍凉而闭塞,人们曾经如此体味着与乌鲁木齐相距还有近1500公里的喀什。为了让这片古老的土地迸发出新的生机,2010年,中央批准在喀什设立经济开发区。一招活,满盘皆活。如今,借势“一带一路”战略,与5国接壤,拥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的喀什,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发展势头愈加强劲。

“我们在喀什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00亿元,这不仅是出于感情,出于响应国家号召,更是基于我们对新疆、对喀什未来发展机遇的判断。”丁佐宏兴奋地表示,“喀什朝东朝西都是大市场,我认为投资喀什这一步,走对了!”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新疆的机遇,同样也是周边诸国的机遇。许多新疆朋友这样告诉我们:“在许多中亚国家人民心中,新疆充满着魅力,是中亚留学生首选地,乌鲁木齐更是媲美许多国际知名大都市的好地方。”

在位于昌吉的新疆本土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董事长张新。他常跟别人这样介绍自己:“我名字中的新,是生在、长在、爱在新疆的新。”2009年“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一度有人劝张新将企业迁出新疆,可他不仅没这么做,还把新研发基地设在了新疆。如今,在绿色节能输变电领域,特变电工已经实现了向世界输出产品、品牌和标准。

“‘一带一路’为新疆及周边诸国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发展机遇。”张新告诉我们,去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了中塔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二期工程开工仪式。拉赫蒙总统在致辞中表示,电力紧缺是制约塔吉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杜尚别2号热电厂提高了塔方能源自给能力,是塔中高水平合作的典范。而这一项目,正是由新疆特变电工所承建。

新丝路,唤起了每一个普通新疆人的新梦想。在位于乌鲁木齐红庙子街道办事处的平顶山社区,一家绢花制作中心格外火热。负责人阿依古丽告诉我们,借势“一带一路”战略,她选择创业并开办了绢花制作公司。在国家减免税收等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她的公司不但带动了当地维吾尔族同胞就业,同时产品还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周边国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一步,我要把公司规模做得更大!”阿依古丽激动地说。

大美新疆,生机勃勃,机遇无限。与我们同行的喀什日报社年轻记者向国恺,是湖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毕业后,他不仅自己选择到新疆工作生活,还把妻子姜玉红也动员过来。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姜玉红,如今已经参与设计和管理了喀什当地多个变电站的建设,工作上可谓硕果累累。更可喜的是,夫妻俩在新疆已经先后有了两个爱情结晶。

“望尽河西更向西。”这是武汉大学学友当年为向国恺送行时写下的诗句。如今,向国恺不但在喀什安了家、立了业、扎了根,当地维吾尔族同胞还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尔肯江。

“尔肯江,还觉得新疆是天边边吗?”面对我们的提问,向国恺哈哈一笑:“你们说呢?反正我们一家心中是满满的幸福感!”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0日 0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