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战老兵庄炎林:“永爱中华,此志不渝!”

来源:新华社作者:崔静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11 08:27

“永爱中华,此志不渝!”

——访抗战老兵庄炎林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崔静)经历过岁月的沉浮冷暖,体味过人生的酸甜苦辣,94岁的庄炎林在“9·3”阅兵仪式上看到载有抗战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的车队缓缓驶来时,仍禁不住热泪盈眶。

“那一刻,我特别想念过去一起参加革命、参加抗战的老同志,想念那些牺牲的先烈,缅怀他们的英勇事迹。我们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在今天迎来抗战胜利70年,真不容易!”

坐在北京的家中与记者回忆起阅兵仪式上的那一幕,庄炎林依然心绪难平。那一刻,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深受父母的影响,16岁的庄炎林即参加上海童子军抗日战争战时服务团,后经中共广西地下党动员参加了广西抗日学生军。

1939年底开始的昆仑关会战期间,庄炎林在广西武鸣县日寇占领区组织发动群众抗日,侦察敌情,救护伤兵,运送粮食和弹药。

庄炎林回忆,学生军开赴前线行军途中,一路遭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年仅18岁的庄炎林几次隐蔽在路旁的甘蔗地、树丛里,眼见着身边的树木被敌机炸断。一次炮战中,庄炎林组织群众转移时,突遇山上连续打来炮弹,他立即卧倒在地,一发炮弹在离他几尺远的地方爆炸,庄炎林当场被炸晕,当他从掩埋的土堆中爬起身时,发现身后的一头水牛被炸得血肉横飞……

这样生死悬于一线的场面,庄炎林数不清经历了多少回。

“在昆仑关战役中,我军消灭了日军一个旅团5000人,但我们的军民牺牲15000人。”庄炎林反复说,自己是个幸存者。

每一次回忆,都会让他更加想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荣誉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庄炎林抚摸着挂在胸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深情地说。

庄炎林的父亲庄希泉是著名爱国侨领,母亲余佩皋是“南洋华侨女子教育的先驱”。“永爱中华,此志不渝!”是庄希泉给自己立下的终生诺言,也成为庄炎林的人生信条。

在广西期间,庄炎林与父亲冒险潜入已被日寇占领的香港,将20多箱家产设法搬运出来,变卖所得全部捐给当时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支援抗战。

“父亲和我,还有几位同志,靠着两条腿从桂林经柳州通过十万大山,辗转经广州湾抵达澳门,突破日本的封锁线潜到香港,把家产全部运了出来,足足装了一艘机帆船。”

庄炎林告诉记者,那时,通过义卖募捐援战在华侨中非常普遍,许多侨胞和他家一样,家里几乎什么都不留,工厂、店铺转手给了别人,甚至连故衣旧物、锅碗瓢盆、家居摆设都拿到地摊上变卖掉,毫无保留地筹赈国难。

“父亲和我们全家人同许多华侨同胞一样,生活中非常注意节俭,一天三餐都是喝稀饭、配咸菜。但是,对于捐助抗战,大家毫不吝惜。”

信念如炬,九死未悔。

从16岁参加革命到抗战胜利,庄炎林说,自己脑海中从来没有害怕的字眼,一心只想要战胜敌人。“有一次被敌人包围时,我正在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有信心、决心、耐心,一定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这次,在阅兵仪式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时,庄炎林心潮澎湃:“正义一定会胜利的,和平也一定会到来,但这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人心所向!”

为了纪念抗战,庄炎林在参观阅兵仪式前专门作诗一首:“抗战胜利七十载,先烈青史长缅怀。前仆后继赴国难,铭记历史创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