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火爆中迎来“合规元年”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铮 吴雨 姜琳 白阳等责任编辑:吴昊
2016-03-27 10:32

监管不是冬天的肃杀 合规是春天的萌发

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全面监管时代的到来。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上表示,针对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加强监管和自律,还要专项整治,以助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被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年,关注重点已由“促进”转变为“规范”,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合规发展之年。

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正紧锣密鼓。继十部门去年年中联合发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保险、网络支付的监管细则也相继出台,P2P网贷监管细则结束了征求意见,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监管规则正在研究制定中……

一条条新规、“红线”直指要害:为防止网贷平台卷款“跑路”,要求资金由银行存管;为防范平台自融、非法集资,要求网贷平台定位于信息中介性质;为防范盗刷和挪用,个人网络支付账户根据风险不同设定了不同交易额度。

随着监管细则相继出台,监管逐步全覆盖,行业发展环境处在重大变化之中,互联网金融正迎来“合规元年”。

行业“洗牌”不可避免,但问题是:习惯了监管套利的部分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监管又是否看清了前路?

此次监管部门把网贷定位为纯“信息中介”,这让很多网贷平台都在重新思考今后的道路。现在一旦借款方发生逾期,很多投资者就要求平台承担责任。有平台就咬牙兑付了,声誉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提高了,但这其实是不符合纯“信息中介”监管要求的。

在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都难以打破“刚性兑付”、征信环境不完善的大背景下,网贷的纯“信息中介”之路怕是充满艰难坎坷;与此同时,银行对网贷平台充满疑虑,有的甚至关闭了P2P支付交易接口;一些经营不善的网贷公司在洗牌中或将退出,但目前退出机制不明确,不少网贷平台“一跑了之”。

网贷平台目前面临的尴尬,只是当下互联网金融前路的一个缩影,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问题不断向监管提出新考验。

网络银行一度成为搅动传统银行发展的“鲶鱼”,但发展空间仍受掣肘。“人脸识别等远程开户技术没有国家标准,监管部门也没有提出让一些大的企业做试点。”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说,“受制于账户管理办法和远程开户限制,网商银行的客户还没有完善的账户体系,使得互联网银行业务范围大幅缩水。”

“合规有个过程,整改对行业来说需要度过阵痛期,很多公司要面临从里到外的改造,一些不合适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淘汰,一批伪金融创新企业免不了出局。”“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说,在此过程中,监管越来越清晰明确,行业越发自律令人信任,投资人投资心态更成熟,才能将互联网金融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解决。当前,真正融合互联网优势和金融本质的创新仍然发展澎湃: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凭着良好的客户体验和低廉的收单价格蚕食银行收单,倒逼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大程度让利于民;基于电商平台的小额消费贷款“花呗”“京东白条”便利了客户支付、促进了消费;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亿,购物、娱乐、缴费、理财等众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场景,正在开创移动互联网金融新纪元……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上明确提出,希望各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规范发展,公平竞争,防范风险,善用社会各界的良好期望和支持,向社会展现互联网金融业的良好形象,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对于真正致力于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的主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而言,即将到来的不是冬天的肃杀,而是春天的萌发。”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说。(记者刘铮、吴雨、姜琳、白阳、李延霞、姚玉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