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是两岸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根基。从2008年起,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努力增进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两岸关系在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基础上,步入了和平发展轨道,结出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2008年6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了9年的制度性协商。此后的7年多时间里,两岸两会举行11次领导人会谈,签署23项协议,对两岸的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民生保障等事务性问题作出制度化安排,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给两岸同胞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签署实施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7年来,两岸贸易额增加近700亿美元。两岸协商取得积极成果,提高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双方负责人实现互访。两岸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两岸人员往来规模7年来翻了一番,2015年达985.61万人次,同比增加4.73%,全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34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由于两岸双方认同“九二共识”,台湾享有了近20年来最为充分、最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从2009年开始,台湾得以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大陆还欢迎台湾以适当名义加入亚投行,以适当方式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这是大陆方面尊重台湾同胞合理诉求所释放的善意。
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源于两岸双方对“九二共识”核心意涵的一致认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开创共同美好未来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同心干。无视“九二共识”,则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将不复存在,现有的良性互动模式遭到破坏,甚至可能会切换为恶性对抗模式,两岸和平发展成果及愿景将化为泡影。
撬动了“九二共识”这块基石,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5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致函邀请台湾方面以“中华台北”名义、“观察员”身份参加5月23日举行的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这个时间点横跨岛内执政权力交接,比往年都迟的世卫邀请函,让岛内民众自年初就不断上升的焦虑感暂时得以缓解。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台湾得以参与世卫大会,是在两岸双方均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作出的特殊安排。今年的安排是大陆方面释放的善意。他同时强调,“今后如果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上述安排将难以为继”。从这一表态可以看出,岛内一些政治人物如若一意孤行搞模糊战术,用所谓“维持现状”代替“九二共识”,只能使台湾的“国际空间”越走越窄,只会将两岸关系航船带入风高浪急的险滩。
说到底,“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所有现状得以维系的基石。这个基础不变,大陆可以在“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指导下释放更多的善意。但是,若是撬动了这块基石,则一切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