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溪钢铁公司炼钢厂工人在浇铸(摄于1975年)。
铁路整顿带动了整个工业,首先是钢铁工业的整顿。中央于5月召开钢铁工业座谈会,6月4日发出《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钢铁生产显著回升,扭转了前四个月严重欠产的形势,6月份钢的平均日产量达到7.24万吨,超过年计划平均日产水平,开始补还欠产。
邓小平把整党作为整顿的核心,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加快了解除干部审查、落实干部政策的步伐,开展了整党试点。军队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设立中央军委常委会,军队整顿取得重要进展。国防科委解决了担负国防科研任务的第七机械工业部闹派性的“老大难”问题。1975年下半年,我国连续成功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人们将此赞誉为“三星高照”。文艺工作重新强调“百花齐放”方针,解除对一些优秀作品的限制,开始改变近十年文坛一片荒芜、百花凋零的局面。
全面整顿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197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5%,农业增长3.1%,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
整顿工作的深入展开势必触及“左倾”错误,逐渐发展成为对“文化大革命”的比较系统的纠正。这种状况和趋势,既遭到“四人帮”的猖狂反对,也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1975年11月下旬,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发动后,全面整顿被迫中断。这次整顿虽然只进行了不到一年,但有力地加速了“文化大革命”走向终结的进程,是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