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八月,记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奔赴西沙永兴岛。这里不仅是歌声里的“美丽的地方”,更是“胸怀祖国,爱岛如家、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的西沙精神的发源地。
踏上这片珊瑚礁岛,灼热的阳光蒸腾着礁石,椰林的清香与海风咸涩交织弥漫。
自杨得志将军1982 年在永兴岛种下首株椰苗开始,“扎根西沙,建功西沙”的信念便在这片热土生根。西沙官兵在光秃秃的盐碱荒礁上种树种菜,更种下坚守岛礁的信念,守岛守家守国,于南海浪涛间,他们将“爱岛”牢记心间。他们深爱的不仅是碧波白沙,更是以青春守护的每一寸土地。
一
中建岛是西沙群岛最南端的珊瑚沙岛,这里地表温度常常达到60℃。台风来袭时整岛被海水淹没,退潮后这里又成了烈日下的“南海戈壁”,被联合国划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域。
曾经的中建岛。
面对贫瘠的土壤,中建岛官兵一筐筐背土回填;面对咸涩的海水,他们一次次改良水质;面对狂暴的风暴,他们筑堤防晒、抗风护苗。
一棵棵带上岛的树苗种了没多久就死掉,官兵们又埋头种下新的,循环往复,从未放弃。因为他们明白:绿洲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
2002年,岛上的第一枚椰子成熟。这一刻,官兵们等了整整20年。这枚珍贵的果实,至今仍珍藏在守备营荣誉室,见证着一代代守岛人的坚守。
经过数十年奋斗,迎风招展的1000余株马尾松和椰树让曾经的荒漠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洲。
然而,2020年,一场强台风再次席卷小岛,那些历经艰险运送上岛的上万棵椰子苗和松树苗,在狂风肆虐后仅存活8棵。
但“荒岛变绿洲”的信念早已深植于官兵心中。没时间感伤眼前的狼藉,他们迅速投入重建工作。
如今,中建岛上已顽强生长着400余棵椰树、600余棵羊角树和500余棵马尾松,每一抹绿色都浸透官兵的心血。
官兵们种下椰子树苗。
二
“很多人不知道,在西沙种活一棵树有多难。这里的土壤全是珊瑚沙,连草都难长。”琛航岛官兵这样说道。漫步在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琛航岛上,难以想象这里曾经一片荒芜。
“既然守在这里,总要留下点属于自己的痕迹,为后来人留下一片绿荫。”这是官兵们最为朴实的想法。
训练场背后的那片沙地,曾经是岛上最荒凉的地方。空荡荡的沙滩裸露在烈日下,只有海浪日复一日地冲刷着白沙。
2009年春天,琛航岛的官兵们决心要改变这片荒芜。漫长的绿化工程就这样开始。
每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工具出现在沙地上;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影返回营房。
种树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烈日下作业不到三天,所有人的后背都晒脱了皮;缺淡水,他们就自己挖井;太阳毒,他们就用塑料瓶给小树苗滴灌。八十多个日夜的坚持,他们硬是在白沙赤壁的空地种满了抗风桐和羊角树,周边还栽上了马尾松。
官兵种下羊角树。
如今,十几年过去,抗风桐和羊角树在沙地上生根发芽,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外围的马尾松更是排列整齐,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洲。
官兵们种下的树木变得葱茏繁茂。
三
东岛位于西沙群岛最东端。在这里,新兵入营第一天,每个人都会迎来守岛生涯的第一个仪式——种扎根树。
2022年9月二次应征入伍的曾超榜和8名新战友在初心园种下“扎根树”,在南海岛礁上留下了自己的“根”。
从武警“准军士”到守岛新兵,第一次专业考核7项里3项不及格,曾超榜一度感到迷茫。
某天凌晨,外籍渔船悄然抵近小岛,第一次作为应急分队成员的曾超榜穿戴装具,快速登车,来到指定位置,却一时不知所措。
“祖国的万里海疆需要我们守卫,平时的训练就是为了关键时刻担起这份责任。”班长的话如利刃,直刺他的心。
他再次来到初心园,看着自己种下的椰子树已经抽出新叶,“种下的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信念——扎根海岛、建功天涯的执着。”班长的话让曾超榜找到了答案,他抚摸着亲手种下的椰树——新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扎根的含义。
从此,训练场上多了一个“拼命三郎”。在一次该部组织的群众性比武中,曾超榜斩获第二名,2024年、2025年又连续两年蝉联专业集训桂冠。作为东岛守备部队近年来首位荣立三等功的义务兵,他成了战友眼中名副其实的“尖兵”。
曾超榜为椰树浇水。
离开西沙的那天早上,记者在永兴岛礁盘上种下了一棵椰树苗。按照官兵们教的挖坑、撒盐、培土,最后浇上岛水。新栽的椰苗在风里轻轻晃动,看起来生机勃勃:它将和官兵们一起,守护这片海疆,见证更多属于官兵的故事。
这就是西沙的风格——所有的故事都藏在你看不见的根系里,所有的告别都会变成新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