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西柏坡精神 奏响新时代强音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02 02:30

诗情画意西柏坡

■石 祥

观看了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如身临其境,倍受教育和鼓舞。我在战友文工团工作过20多年,参加过不少大歌舞史诗创作。所以,观看了新一代“战友人”创作、演出的这台诗情画意的《西柏坡组歌》,感到格外亲切。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西柏坡组歌》主创人员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局限于一个小山村、一届党的重要会议,而是以新的目光,纵观中国革命的历程,横看世界风云变幻。用文艺形式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我们是为了谁/我们要依靠谁”的问题(领唱与合唱《我的西柏坡》)。作者以大视野、大手笔,多侧面、多层次地表述中国革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刻画,将古今对接、中外融合,着力表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揭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真谛。

这部红色音乐史诗组歌的语言,既有文学性,又有音乐性;既有史的叙事,又有诗的抒情。歌词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以使组歌激抒配搭,跌宕有序。每首歌词单独可以成歌、连起来就是一条歌的长河。其中,还特意创作了一首“以花为媒”的艺术歌曲《梨花谣》,四句一段,短小精悍,易记易唱。

好词还需好曲配。《西柏坡组歌》,不是一首单曲,而是一组“套曲”,音乐创作从歌词内容、形象出发,“量体裁衣”,形式多样,既有气势磅礴的合唱,也有生动活泼的“对唱”;有的歌词以民间曲调为主,又吸收了外来优秀音乐。音乐采取古今中外结合,唱法民族、通俗、美声融合,曲调又适当地吸收了一些河北梆子、京剧等多种戏曲音乐,使其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组歌的音乐配器堪称一流,既有中国民乐的轻拉慢奏,又有西洋乐队的大型交响,为这部红色音乐史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舞美设计为适应史诗作品的需要,采用了多维、立体、宽阔的活动舞台来呈现,凸显了时代背景、典型环境、人物雕塑和历史画卷。创作班子、演出队伍不搞“拼凑尖子”和“人海战术”。演员服装、音响设备、舞美制作既有现代感、庄重感,又尽量节约、节省、节俭。该红色音乐史诗作品由军地融合打造、军民联袂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