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某防化团有个特别的业余艺术团——29位成员都知兵爱兵、演兵乐兵,可她们绝大多数不穿军装。“虽不是军人,但她们最了解军人!排演的节目大家都喜欢!”这个官兵们赞不绝口的业余艺术团就是由该团家属们组成的军嫂艺术团。
“说起艺术团组建,还有段故事呢。”艺术团负责人、女军人、同时也是军嫂的刘青钦告诉笔者:4年前,她刚到政治处工作,正值春节,装备助理罗振华新婚燕尔的妻子李灿不远万里从新疆来部队看望丈夫。联欢会上李灿即兴为官兵表演了一段新疆歌舞,引得阵阵叫好。表演结束后,不少在座的军嫂激动地围上去,希望下次也能一起为官兵献艺。“刘干事,不如我们搞个军嫂艺术团吧。”李灿向在场组织晚会的刘青钦提议后,很快得到该团党委支持。春节后不久,军嫂艺术团便诞生了。
艺术团的成员中,有的是随军干部家属,有的是短期来队探亲的士官家属,还有的是长期两地分居的双军人军嫂。“尽管成员流动性比较大,但是我们的骨干力量都能做到经常排演、经常联系。”军嫂戴朝燕是军医袁飞的家属,身为艺术老师的她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军嫂艺术团的“艺术总监”。她和同样是老师的侦测连指导员史珂的家属张俊,一有时间就共同琢磨节目的创意编排。
艺术团成立的几年时间里,军嫂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先后创作排演了20多个节目,除了在营区礼堂演出,还冒着高温酷暑前往野外驻训地慰问,赢得官兵一片叫好声!情景剧《天边来的情书》由于深受官兵喜爱,还成了该团各种演出的保留节目。如今的军嫂艺术团不仅有了自己的团徽,更成为该团一张藏满故事的文化名片闪闪发亮。
(《解放军报》2015年08月27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