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谣》讴歌长城万里长
94岁的抗战老战士李墨祖,无疑是记者采访对象中最具“长城情结”的老人。近日,当记者为其哼唱起抗战歌曲《长城谣》时,老人眼睛一亮说:“这首歌我熟悉,小时候我就会唱。”
李墨祖1922年出生在山东德州。1943年,当时已是中共地下党员、且在济南师范即将毕业的李墨祖,因演了一个抗日的戏,敌伪特务要抓他。得知消息的李墨祖迅即离开济南,通过党组织转移至晋察冀军区,被送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了一年。随后,党组织把他派到了北平北部的平北游击区从事农村的抗战工作。就在那段战斗于长城内外的烽火岁月里,李墨祖首次见识了长城,而在上学时就闻知的中国军队在喜峰口等地的长城抗战故事,使得长城在李墨祖面前变得愈加亲切而高大起来,胸中涌起一股要讴歌它的热流。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李墨祖当年咏唱过的《长城谣》,是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是为华艺影片公司要拍摄的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影片《关山万里》讲述的是一位东北京剧艺人在“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然而,随后因“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长城谣》这首插曲却被保留下来,并与张寒晖所作的《松花江上》一样,成为当时大家都熟知的抗战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自幼有美术爱好的李墨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不久调入国家文化部任周扬同志秘书,以后又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离休后,有了充裕时间的李墨祖,让自己的美术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农夫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长城、赞颂抗战。在1995年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书画展上,李墨祖创作的反映八路军平型关战役故址的画作《桥沟风光》获金奖。
2006年,时年85岁高龄的李墨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徒步走完长城全境写生,创作长城山水长卷。尽管家人极力阻止,但早已下定了决心的李墨祖还是把亲人和朋友的惦念塞进行囊,只身一人踏上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边走长城边写生的旅途。
一个老人,一支画笔,三年时间,足迹遍布北京、辽宁、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墨祖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信念,终于实现了他的人生夙愿,完成了长200米、宽1.3米的《长城万里图》巨幅画卷。
2014年,他的《长城万里图》刷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八旬画家自绘最长画卷”的新纪录。
李墨祖对记者说:“长城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符号,也是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象征,希望年轻人们永远记住为国牺牲的英烈,勇于用生命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