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的抗战歌声 伟大的民族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选登及背后故事(之五)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周红岩 吕国英 卞振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28 05:27

两代军人接力传颂军威扬

“全国动刀兵,一起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马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提起《抗日将士出征歌》,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词作家王晓岭对记者说,他和这首歌有着不解的情缘。目前,他正在紧张地投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创作排练。他说在筹划这台将于今年抗战胜利日隆重上演的庆典晚会中,大家一致决定把《抗日将士出征歌》放在醒目位置。

王晓岭介绍说,他的母亲刘薇是我军老一辈词作家,今年已93岁高龄。1940年她18岁投身抗日队伍,就是在《抗日将士出征歌》等抗战歌曲的感召下,从北平女一中奔赴晋察冀军区抗日前线,成为军区抗敌剧社的一名戏剧演员,后来又受女词人安娥和莫耶的影响学写歌词,成长为我军第一代女词家,创作过不少凝结着她烽火岁月青春记忆的优秀作品。

记者采访获知,陕北民歌《抗日将士出征歌》原名《革命将士出征歌》。最早记载是1937年根据陕北民歌填词,为五声徵调式单段体,结束句尾部被移高八度,简单明快,进行曲节奏,雄壮有力。歌曲热情地歌颂了“七七事变”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朱总司令和各高级将领指挥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同时反映了陕北人民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比信任和爱戴,充分表达了抗日军民争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抗日将士出征歌》后来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又进行了多次的改动和扩充,对歌词中人物姓名进行了追加,总体框架保留最早样式。无论是从《革命将士出征歌》到《抗日将士出征歌》还是到解放后的《工农齐武装》,这首陕北民歌以其质朴简洁的旋律和粗犷豪放的情怀,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是一首风格独具、久唱不衰、在不同历史时期释放出不同能量的经典歌曲。

这首歌从最初产生到流传至今有很多版本。其中给人们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版本。最早也影响最大的是著名歌唱家王昆首唱的版本。另一个影响较大的版本,是1977年由战友文工团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和总政军乐团青年歌唱家韩芝萍演唱的。当时在军乐团担任创作员的王晓岭就是这个版本的填词人。那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特殊年代,广大群众迫切希望听到一首歌颂开国元勋的歌曲,王晓岭想到了这首早已深入人心的《抗日将士出征歌》,觉得可以为它重新补充填词,既能牵动人们的缅怀之情,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军诸位将帅的丰功伟绩。于是,他在原版歌唱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的歌词基础上,又增写了几段歌词。新填词的歌曲在演唱时,每唱到一个将帅的名字,就唤起一片欢腾热烈的掌声,演员和听众的热泪流在了一起,百姓和元勋的心更近地贴在了一起。

在母亲等一批抗战时期我军词作家真挚朴实的词风影响下,王晓岭的歌词创作渐入佳境。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后,他又陆续写出了《当兵的人》《当那一天来临》《强军战歌》《我们从古田再出发》等鼓壮军威的歌曲。他说,当年的《抗日将士出征歌》激励着抗日健儿勇敢打败侵略者,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充满血性豪情的战歌,鼓舞新一代革命军人重整行装再出发,阔步迈向实现强军目标的新征程。

(《解放军报》2015年08月28日 1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