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参加西沙海战,如今办起“南海文化走廊”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石瑞宁 文剑波 张晓霜责任编辑:康哲
2016-06-29 03:21

让文化生活洒满时代阳光

—— 海南省军区某通信团提升军营文化活力调查

■本报记者 石瑞宁 通讯员 文剑波 张晓霜

战士表演的节目。作者提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士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青年官兵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个体需求甚至价值观念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这就要求军营文化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官兵需求同频。

近年来,海南省军区某通信团挖掘优质文化资源,针对军营文化接地气不够、与官兵需求对接不紧、内容形式因循守旧等问题,及时转变观念,坚持优化内容,不断创新形式,努力提升军营文化的时代感与感召力,为官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状态投身改革强军注入了强劲动力。

“传统阵地”如何提高“点击率”——

战士本真的“声音”最走心

“军营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关键看能否把槌敲到鼓点上,能否紧贴官兵的工作生活。”这是该团党委形成的共识。

在一次基层连队调研中,该团发现一些现象发人深省:团史、连史“藏在闺中”,平时难引起官兵关注,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饭堂广播生搬硬套,言之无物,失去了原有的“兵味”;墙报更换周期长,只有在上级检查评比前才匆匆更新,使之成了应景式“摆设”……

“传统阵地”只有对官兵“口味”,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快,该团一份关于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意见下发营连,鼓励基层自建自办、自抓自评、自娱自乐,把传统阵地变成官兵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自我价值的“地盘”。

观念一变天地宽。该团一营曾参加过西沙海战,他们围绕南海形势、南海历史、南海地理等内容要点,制作图文并茂的“南海文化走廊”,二营以“忠诚可靠、畅通高效、乐守南疆”的天涯通信兵精神为核心,收集整理连史资料图片和官兵日常训练照片,汇编成120余块形式多样的画板和图册,悬挂在女兵楼楼梯过道,被官兵称为天天开放的“连史馆”。统帅论述、优秀传统、标准规范、强军格言、兵种文化、战斗精神、革命历史、安全常识等素材内容被“搬到”了林荫小道、走廊两侧、宿舍课室。

“营区就是一个‘活课堂’,那可触可摸的军史图册、励志箴言,汇聚成了一本本生动的教材,吸引、激励着大家。”指导员张滢说,以往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战士,在耳濡目染中对连史也慢慢熟悉起来。

饭堂广播、黑板报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没有使命牵引,再优秀的个体,也走不出精彩的人生……”一次,三连战士吴攀在参加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腿部受伤,依然忍痛坚持跑到终点。当天,他在饭堂广播中说出了自己心声。官兵们逐渐发现,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发出战士最本真的声音,传统的文化阵地也一样能擂响强军兴军的激越鼓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