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英雄,听听军旅作家怎么说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贵祥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2-09 03:22

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

——“学习贯彻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系列文章之二

参加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有幸聆听习主席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感觉提气、传神、鼓劲。习主席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体现了党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习主席重要讲话对文艺的本质、使命和创作规律进行了科学阐述,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是一篇文采飞扬的美文。习主席重要讲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人民的普通生活和细微感受,表达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让人感到融融的暖意。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希望,坚持什么,抵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掷地有声,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博大胸怀、坚强意志和独特语言风格。习主席重要讲话是指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推进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作家和军事文学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豁然开朗。尤其是习主席关于坚持服务人民和英雄、典型人物的论述,为我们的军事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提供了理论遵循。

习主席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英雄,仰视我们的英雄,擦亮我们的英雄。

英雄形象是军事文艺永恒的理想。对于军事文艺而言,所谓典型人物,首先是英雄人物。中国的军事文艺,始终凝结着英雄和英雄崇拜的精神,典型人物总是被赋予英雄特质。这个特征,到了秦汉时期尤为突出,刘邦的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言两语,意境辽阔高远,豪情壮志跃然纸上。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是寥寥数语,让末路英雄无力回天的感叹、壮志未酬的弥天大恨力透纸背。我认为,就是这两个人,两首诗,引出中国军事文艺喜剧和悲剧两类典型人物二元对立的长河,影响到后世的军事文艺创作,蔓延千年而余脉不息。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把文学艺术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治国理政、富国强兵的高度。文艺在人类精神发育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一位哲学家说,“所有的历史都是虚构的,除了名字,所有的小说都是真实的,除了名字。”这个说法未免失之偏颇,却一定意义上表现了文学艺术在精神历史上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在人类的历史书写上,有很大的一条主线是关于典型人物的历史,是关于英雄的历史,英雄的传说、英雄的故事、英雄的行为、英雄的精神哺育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事实上,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多人都有着英雄情怀、英雄业绩,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很多知识分子本身就是英雄,譬如王昌龄、岳飞、辛弃疾、戚继光、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邓世昌、谭嗣同等等。重要的是还有杨靖宇们和赵尚志们,他们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缩影。正是这些人的英雄品格,凝结了中国英雄文化的主题精神。千百年来的英雄书写,形式不断创新,深度不断挖掘,高度不断提升,英雄形象千姿百态,而英雄精神一脉相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