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胡晓青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9-04 10:48

建设时期:战天斗地改变恶劣生存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沂蒙山区山高土质差,河水经常泛滥。沂蒙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战天斗地,把革命精神转化成改变生存环境、整山治水的强大动力,使沂蒙山区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这其中的典型就是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

厉家寨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境内,处于三山五岭两河之间,自然条件恶劣。上世纪50年代初,全村6000多亩可耕地被山岭、河沟分割得零零碎碎,有的十几块地才能凑成一亩。加上水土流失严重,这些土地既不抗旱又不耐涝,粮食产量很低。当年,厉家寨是全区72个村中最落后的。

1951年12月,厉月坤担任厉家寨党总支书记,开始带领大家改造家园。他组织互助组搞深翻地,到1957年6000多亩地基本深翻一遍。随后又打水井建水库,挖了一条长800米的深沟,用水车提水浇地400多亩,从此结束了厉家寨没有水浇地的历史。1955年,厉家寨由13个初级社合并成大山农业社,厉月坤任总支书记,掀开了整山治水、战天斗地的新篇章。经过几年奋力拼搏,厉家寨累计凿通三道岭,搬掉11个岭头,填平21个大水塘、300多道水沟,改修12条小河,把上千块横七竖八的小块地削高填洼,深翻整平118块大地,增加耕地面积192亩。1956年,厉家寨粮食亩产达到550斤,提前8年实现农业发展计划纲要的目标。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当时,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举行,这份批示印发给了所有与会代表。厉家寨成为被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村之一。

毛泽东同志的批示引发了全国性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大生产运动,引领了当时农业发展的模式。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农业同时树立了两面大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彻南北。而“大寨现象”的成功缘起便是厉家寨整山治水改变自然的壮举。1958年、1965年山西大寨人前后两次前来厉家寨参观学习。1964年陈永贵在山东济宁作报告时称“有了厉家寨以后才有大寨,厉家寨治山治水整地是我的老师”。厉家寨的典型,鼓舞了当时全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士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在穷山恶水中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山治水运动。到1964年,兴建大中型水库30多座,小型水库2433座,塘坝15600多座,改变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这些水利设施仍在沂蒙大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时期:加快发展实现整体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富民惠民政策的指导下,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以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临沂地区发展的新突破。

198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把当时的沂蒙山区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沂蒙人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抓住扶贫开发的机遇,把自力更生、苦干实干与扶贫支持紧密结合起来,打响了扶贫攻坚的战役。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到1995年底,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这其中有全国熟知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平邑县九间棚村。

九间棚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位于640多米高的龙顶山上,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荒山秃岭、缺水没电,村民们一直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1985年,青年党员刘嘉坤任村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们全面实施架电、筑路、整山、治水工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拼命地干,靠着这种干劲,九间棚人用5年的时间,投入义务工10万多个,平均每个劳力每年出义务工达310个,动用土石方25000多立方,修建三级扬程269米高的扬水站一座,砌石渠4000多米,连接38个蓄水渠,实现了“路跟渠、渠带路,田水池满天布,灌溉田园绕果树,自来水送到户”的高山水利化,2000多亩荒山得到了治理,初步改变了九间棚村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

这种改变引起了关注,一组关于九间棚事迹的、长达一万余字的调查报告,以《背水决战穷村巨变》《九名党员九根擎天柱》为题被新华社内部刊物刊发,提供给中央政治局领导。宋平同志深受感动,当即写信给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他说:他们在那么穷困落后的地方,依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奋斗,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人均收入达到七八百元的水平,实在是了不起的成绩。现在我国类似这样的地方还不少,农村富余劳力很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如能有像九间棚这样公而忘私的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又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什么样的困难也能克服,什么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同年8月,在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议上,宋平同志听取了刘嘉坤关于九间棚人战天斗地、脱贫致富的汇报后称赞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产党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并号召全国学习九间棚。由此,九间棚村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2016年底,已经百岁高龄的宋平老人,仍然关心九间棚村的发展。他对前来看望他的九间棚村书记刘嘉坤说:“要把农村发展好,非常不容易。九间棚村现在发展好了,很难得,要继续保持九间棚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总结提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