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魔改”的战车们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周立责任编辑:姜紫微
2015-04-02 14:53
图片说明2:朝鲜170毫米“谷山大炮”方阵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

另类“五对轮”之“谷山大炮”

59式坦克及其仿制圆形T54/55坦克因改型众多且形态各异,几乎只剩下底盘负重轮还保持原样,故而被网友戏称为“五对轮”,而朝鲜在T-54底盘上发展的“谷山大炮”无疑是“五对轮”众多冷门“魔改”中最具破坏力的一个。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为了能够从非军事化区(DMZ)以外打到汉城,开发出了被称为“谷山大炮”的超远程火炮。朝鲜这样技术能力非常有限的国家,想要增大火炮射程是很困难的事情。于是朝鲜用了一个土办法来解决问题———他们参考二战德国的K18加农炮技术,直接将170毫米炮管同苏制S23加农炮的180毫米炮管拼接起来。两截炮管的组合使得“谷山大炮”的射程达到了43千米,之后开发的火箭增程弹更将射程进一步提高到了54千米。身管长度超过8米的“谷山大炮”炮身异常沉重,朝鲜的国产卡车无法牵引这样的重炮,于是朝鲜将“谷山大炮”装在T-54坦克底盘上,不仅解决了牵引机动的难题,而且实现了该炮的自行化。得益于T-54坦克底盘本身的性能,“谷山大炮”具备了不错的越野性能,很适合道路条件较差、丘陵起伏较多的朝鲜半岛使用。

实际上,特点鲜明的“谷山大炮”也有着同样鲜明的缺点:射速非常低、身管寿命非常短、射击精度低、展开和撤收时间长。“谷山大炮”尽管存在上述诸多明显缺点,但考虑到其主要作战目标是打击汉城这样的城市,只要能将炮弹打进汉城就算达到了设计目标,平时也能对韩国起到一定的威慑效果,因此这些缺点还是可以接受的。遗憾的是,自1978年被西方发现以来,“谷山大炮”从未参加过任何实战,其实战效果也就无从得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