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飞行器:漂浮“禁区”身兼数职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强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7-11-16 13:44

中国“彩虹”太阳能无人机

形成无人机蜂群需谨慎乐观

记者了解到,此次中国科研机构试飞的这型无人机大小与蝙蝠相仿,其样机甚至没有发动机,在放飞前被超压气球带到不同高度,然后被电磁脉冲发射出去,其时速能在一个臂长的距离内从零加速至100公里,然后滑翔至目标进行任务作业。临近空间空气稀薄,很难产生推力。而极低的温度也意味着像电池这样的部件容易发生故障,对无人机来说,更是“死亡禁区”。那么,无人机应该如何克服这些技术难题呢?

兰顺正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应该都不是问题。比如,对于被投放的小型无人机,可以增加无人机释放时的初速度,比如这次我们试飞的无人机就采用了电磁脉冲的方式,如同一颗子弹一样被射出。或者给无人机装备厌氧推进装置,如火箭发动机,以延长留空时间。对低温问题,可以用轻质高效隔热材料保护无人机的关键部位,防止低温伤害”。

这次成功试飞小型无人机的科研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一次发射数百架这样的无人机,就像放出一个蜂群或蚁群那样”。

对此,兰顺正表示了谨慎的乐观。他指出,“在临近空间释放的小型无人机可以执行高空侦察、监视、攻击、科研等任务。但个人认为,由于技术限制,小型无人机目前在临近空间一般只能做无动力滑翔飞行,是无法长时间停留的,即使组成蜂群其作为也非常有限。当然,这并不妨碍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临近空间的无人机蜂群”。

(科技日报 2017年11月15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